第268部分(1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選才的目光還投到僑胞之中,“現在新加坡俄國領事,即中土番禺人胡姓(胡璇澤),新加坡十數萬僑民皆聽胡姓號令指揮。”建議乾國政府聯絡新加坡僑領胡璇澤充任領事,具體提出借用當地僑領作為駐外領事的方案,以解決一時乏人“堪膺此選”的矛盾。後來陳善謙(小呂宋首任代攝領事),張振勳(檳城副領事、新加坡總領事),張煜南(檳城副領事)等當地僑胞社會的僑領均成為一方領事。

丁雨生非常關注僑胞在國外的命運。其時海外僑胞達數百萬之多,分佈區域從南洋到南北美洲、非洲、澳洲,遍及全世界。當時的中土“僑民之寓居外洋,往往以勢孤氣餒,為他國之人所輕侮”,急切地盼望朝廷能夠派官員加以保護。大乾朝廷對僑民不僅不關心,且加意防範。丁雨生破除陳規,直抒護僑的思想。他在答覆總理衙門關於遣使問題時就建議乾國政府“設立市舶司赴各國有僑民處管理僑民”。對海外僑胞加以保護和聯絡,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在海外設立類似西方領事館的機構來管理僑民。丁雨生由遣使引出的設立領事館的建議並沒有馬上為朝廷所採納。直到光旭三年,丁雨生與在倫敦公使任上的郭筠仙遙相呼應,才終於力促朝廷在新加坡設立了中土第一個駐外領事館。使中土政府按照十九世紀的國際慣例行事,在本國僑民眾多的地方設立領事館保護僑民利益。由那時起,乾國先後在20多個國家設立了45個領事館。

光旭元年丁雨生出任福州船政大臣,提議派遣鐵甲艦遠巡外洋宣慰僑胞,保護僑胞。“中土洋麵延袤最寬,目前大小鐵甲船極少須十號,將來自能創造極少須三十號,方敷防守海口以及遊歷五大洲保護中土人。”第一次到南洋巡歷的中土海軍軍艦是福建船政局造船廠的自造軍艦,於第二年底到達新加坡,激起僑民社會的熱烈反應。光旭二年以來,乾朝北洋艦隊先後5次訪問南洋華埠,祖國軍艦所到之處引起僑胞社會的轟動,“海隅百姓,得瞻宗國旌旗。無不欣欣然,額首歡呼,歡聲雷動。”

大乾朝廷第一次認真從事對僑胞的外交保護始於對古巴、秘魯中土民工事件的交涉。古巴、秘魯僑胞不斷稟告乾國政府,陳述受虐慘狀。光緒元年,乾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派出陳蘭彬、容宏等人往古巴、秘魯調查中土民工受虐情事,蒐集各種證詞、稟訴,再與秘魯、西班牙政府交涉。在選派交涉代表人選的問題上,李紹泉上奏“丁雨生……熟悉洋務,操縱悉合機宜”且“素為洋人敬服”,極力推薦丁雨生為換約代表。丁雨生於光旭元年七月初七與秘魯政府代表愛勒莫爾進行交涉。丁雨生照會秘魯政府,“妥將以前苛待中土民工弊端,盡行革除,遵照專條及和約辦理。嚴令將中土民工身家資產。皆得保護,以昭信守。”秘魯復照說:“查中土民人在於本國傭工者,本國志在實力保護,不容稍受委曲情事……以期為中土民工盡除一切弊端,使其皆得安居。”其後,乾國政府與古巴簽訂了《古巴中土民工條款》。與秘魯政府簽訂《乾國秘魯國會議專條》,《乾國秘魯國通商條約》,在這些條約中,都有專門保護中土民工的條款,此後古巴、秘魯的僑胞狀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處理古巴事件的過程中,丁雨生對海外僑民的艱苦處境有了更深的瞭解,他在任福建巡撫期間,上奏“閩、粵兩省人多地少,所有無業窮民年來秘魯、古巴、小呂宋等處販賣出洋為之傭工,每年何止數萬人。惟洋人視僑胞如犬馬,一入牢籠永淪苦海。大約百人出洋,在途受飢寒委屈而死者約十分之二,到地後被其凌虐摧殘而死者又約十分之五,更有受虐不堪相率群投海中,又有自臥車路甘被火輪碾斃;即生者亦復去家數萬裡,杳無音信,父母妻子只能於夢寐見之。言者傷心,聞者下淚”,對流寓海外的僑工、僑商,他關注的情懷躍然紙上,與之相適應的是他積極採取對策,一方面嚴厲打擊拐騙活動,建議乾國政府禁止外人在沿海各地設招工局(俗名“豬仔館”),要求地方督撫同官紳按照條約,妥擬杜弊章程,嚴禁誘騙中土民工出國。另一方面,他也認識到土地和人口矛盾日益尖銳,中土人向海外移民已形成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對已出洋之華民,只能採取措施,予以保護。鑑於海外中土工人雖倍受壓迫,卻投訴無門的狀況,丁雨生提出了在通商口岸設立“新聞紙館”,“外出商人出面,而密派妥員總司其事,……中土人民而被外國人欺凌者,皆可寫入新聞紙,佈告各國,鹹使聞知,使歸曲於彼。”動員社會輿論,披露僑胞疾苦。

丁雨生的護僑思想可以說是海外僑胞社會形成和發展的客觀反映,就是從這時起,僑胞社會自身經濟力量的壯大以及向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