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部分(1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親見林文襄公,真是高興得緊。林爵爺,還有諸位夫人。快請上車,兩位皇太后正在園子裡候著呢。”

當下林逸青和三位夫人以及隨從人員上了御用小火車,小火車便直駛清綺園而去。

大約過了半個時辰,如夢似幻的仙境便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那裡便是清綺園。

“林爵爺請看。這裡便是清綺園,兩宮皇太后清修之地。”看到林逸青吃驚的樣子,王德環微笑道。

“當真是‘萬園之園’啊!”林逸青感嘆道。

清綺園佔地面積八倍於紫禁城,它繼承了中土三千多年的優秀造園傳統,既有宮廷建築的雍容華貴,又有江南水鄉園林的委婉多姿。同時,又汲取了歐洲的園林建築形式,把不同風格的園林建築融為一體,在整體佈局上使人感到和諧完美。可謂“雖由人做,宛自天開”。清綺園不僅以園林著稱,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當豐富的皇家博物館。

建立乾朝的渤族世代繁衍生息在東北黑龍江流域。入關以前在東北過著遊牧生活,冬季那裡是林海雪原,夏季則氣候涼爽。入關後,他們對北京盛夏乾燥炎熱的氣候很不適應。紫禁城雖金碧輝煌、宏偉壯麗,但乾朝皇帝感到那裡呆板憋悶,特別是在建國初年,紫禁城發生過火災後,為了防火,也為了防止暴亂,砌了高高的宮牆。皇宮裡院院相套,再加上溪溝水流過於平緩,幾乎成了死水,當時人們對皇城曾有“紅牆,綠瓦,黑陰溝”之稱。這使得乾朝皇帝們有些厭倦深囿高牆的宮廷生活,於是便開始修建園林,這項修建工程延續了二百多年。

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玉泉山、萬壽山、萬泉莊、北海淀等多種地形,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窪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玉泉山水自西向東順山勢注入昆明湖,成為西郊最大的水面。這裡開墾了大片水稻田,形成了自然風景區。很早以前帝王們就選中這裡建造了玉泉山行宮,到了眀代,這裡的自然景色吸引了更多的遊人,於是一些達官貴人就佔據田園營建別墅,大片土地被一塊塊佔去。到了眀萬藶年間,皇親武清侯李偉在這裡大興土木,首先建造了規模宏偉,號稱“京國第一名園”的清華園。嗣後米萬鍾又在清華園東牆外導引湖水,闢治了幽雅秀麗的“勺園”。取“海淀一勺”的意思。空曠郊野,出現了亭臺樓榭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成為京郊名噪一時的園林薈集之地。到了乾朝,皇帝也同樣看中了西郊這塊絕好的造園之地。開始大規模地興建園林。初期的清綺園。裡面有前湖、後湖等水面,其內建有“牡丹臺”、“天然圖畫”等園景。當清綺園還是一座藩賜園的時候,規模是不能超過皇帝的暢春園的,所以建景不多,名聲也不大。遠遠比不上暢春園。可後來隨著主人的登基,大乾王朝的太平盛世到來,在其60多年陸續擴建中,終於建成了中土有史以來最宏偉的皇家園林。

雖然昨天剛剛下過雪,園內多處都有積雪,但卻反增其湖光山色之美。

清綺園的園林造景多以水為主題,因水成趣,林逸青知道,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清綺園後湖景區,環繞後湖構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禹貢》“九洲”之象徵。各個島上建置的小園或風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象北岸的“上下天光”,頗有登岳陽樓一覽洞庭湖之勝概,“垂虹駕湖,婉蜒百尺,修欄夾翼,中為廣亭。水紋倒影,晃漾楣檻間,凌空俯瞰。一碧萬頃”。西岸的“坦坦蕩蕩”,酷似杭州“玉泉觀魚”,俗稱“金魚池”,“鑿池為魚樂國。池周舍下,錦鱗數千頭。”清綺園西部的“萬方安和”,房屋建於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涼,遙望彼岸。奇花纈若綺繡。清綺園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水法引水入室,轉動風扇,“林瑟瑟,水泠泠,溪風群籟動,山鳥一聲鳴。”乾朝歷代皇帝最喜歡在此消暑。長春園西湖中的“海嶽開襟”,在白玉石圓形巨臺上建有三層殿宇,遠遠望去好似海市蜃樓一般。“壽山福海”之中的“蓬萊瑤臺”,取材於神話中的蓬萊仙島,工匠們在清綺園的東湖之中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島,象徵傳說中的蓬萊、瀛洲、方丈“三仙山”,島上建有殿閣享臺,“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樓十二”,這裡水面開闊,景色極是秀麗。

此時不光林逸青為這裡的秀美景色所吸引,他的三位夫人,也都深深的迷醉於其間,不能自己。

林逸青忽然感覺到小火車在這時放慢了速度,似乎是有意讓他們這些人好好欣賞這“萬園之園”的景色,他意識到現在不是沉迷於這難得一見的仙境勝景的時候,定了定心神,問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