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逸青起身出了船艙,巖崎尤佳上來拉住了他的手,帶他來到了甲板上。
此時,林逸青腳下的這艘大乾帝國海軍高速通報艦“飛虎”號,正在海面上以18節的速度破浪行駛著。
“飛虎”號屬於乾國第二代大型高速通報艦。比起第一代的“飛霆”級通報艦更大,滿載排水量達到了1100噸,航速可以達到驚人的21節,不但是名副其實的大乾帝國海軍“天下第一快艦”,也是世界海軍同類軍艦中速度最快的。
乾國海軍之所以重視高速通報艦,可以說是受了日本入侵苔灣事件的刺激。由於當時乾國因為保守頑固派的堅決反對,架設電報一直沒能成行,是以在日軍侵入苔灣之後,北京的大乾朝廷茫然無知,所幸船政水師擁有高速通報艦。急馳北上傳遞軍情,大乾朝廷才在七天後得知了訊息,而當得到福建官員透過傳統的驛站系統送來的第一份奏報時,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月。兩宮皇太后聞訊大怒。在她們的直接干預下,天朝的電報線路終於開始架設起來,而“船遞”在這場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也令兩宮皇太后有了深深的感性認識,在她們的直接命令下,高速通報艦成了大乾帝國海軍必備的艦種。
這一次林逸青陛辭出京,預備要先去南京探望病重的姑父沈佑鄲。兩宮皇太后得知後甚是感動,特旨命林逸青乘座海軍高速通報艦前往南京,以節省時間,是以林逸青在乘火車到達天津之後,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紹泉特意命北洋水師最新式的“飛虎”號高速通報艦載送林逸青。
林逸青上了“飛虎”號之後,管帶楊用霖帶著他參觀了全艦,林逸青這才明白,林義哲當年要搞這個艦種,是什麼意思。
現在的“飛虎”號,裝備有1門100毫米主炮和3門75毫米副炮,以及4門40毫米機關炮和2挺加特林機槍,這樣的火力和高速,完全可以用來攻擊杆雷艇或魚雷艇,按後世的標準分類,說是“驅逐艦”似乎更加合適一些!
“瀚鵬,你看!那裡是什麼?”巖崎尤佳指著遠處蔚藍的海面,笑著說道。
“這是……”林逸青看著海面上一艘艘用纜繩連線在一起的長長的帆船組成的船隊,吃驚的瞪大了眼睛。
在這些船隊最前面拖著帆船前進的,則是一艘艘的小型蒸汽輪船。
林逸青明白巖崎尤佳為什麼如此驚奇了,事實上,這種蒸汽輪船和帆船“混搭”的海上運輸船隊,他也是第一次見到。
在日本的時候,林逸青經常出海,對於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海上航運的情況很是瞭解,在他的印象中,日本的運輸船隻已經全部完成了蒸汽化,只有漁民還在使用帆船,而現在,他親眼見到他在這個時代的母國大乾帝國的海上航運竟然是這個樣子,怎麼能不令他吃驚呢。
“林爵爺是第一次見到這小火輪拖帶的沙船隊麼?”一個聲音從背後傳來,林逸青回頭望去,看到“飛虎”號的管帶楊用霖微笑著向自己走來。
“是啊!”林逸青笑著點了點頭,目光又重新回到那些海面上由蒸汽小輪船拖帶的帆船上來。
“這是朝廷漕運的船隊,我們這些個海上飛毛腿,南北往來傳遞訊息,都見怪不怪了。”楊用霖嘆道,“有時候我們遇到這些個沙船,還要減速避讓。要是衝撞上了,可就麻煩了。”
“現下閩廠和滬廠不是均能自造蒸汽輪船了麼?怎麼朝廷的漕運,還要用這些老掉牙的帆船呢?”林逸青有些不解的問道。
“林爵爺可知,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民間用木船久矣,雖知輪船便利,但礙於財力,難以全部更換。是以才成了這個樣子。”楊用霖答道,“其實能弄成這樣,也全仗了令兄林文襄呢。”
楊用霖告訴林逸青,乾國的沙船運輸業在韶光顯鳳年間一度空前繁榮。自北往南輸運大豆,自南往北輸送漕糧,月餘往返一趟,一艘沙船一年可以往返七、八次,獲利頗豐。上海港最盛之時,有沙船5000艘,水手10萬餘人。
但自韶光二十二年《南京條約》及顯鳳十年《北京條約》之後。乾國諸多港口對外開放,西方輪船的湧入,迅速將乾國傳統的沙船客貨運輸業逼到了潰滅的地步。因為無論是速度、載重、安全還是價格,傳統的沙船都不是西洋貨輪的對手。不過四五年光景,上海港的沙船已銳減至四五百隻,黃浦灘上,擱淺著成千的木船,任憑風吹日曬,自然朽腐。哪怕是象沙船船王王永盛的船隊,也毫不例外地一路頹唐下去。其他的船主們也都和王永盛一樣絕望。因為硬體、軟體都無法與洋商抗衡。只好期待官府出面交涉。船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