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部分(2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日,維也納,安德拉西伯爵和德國駐奧大使賴斯公爵簽署了此項密約。

俾斯麥在密約達成後,馬上故伎重演,越俎代庖為威廉一世草擬了一封致沙皇的信。信中說,大好人俾斯麥同安德拉西碰頭是後者要說明其行將辭職。同時,還順便籤訂一項關於加強德奧團結以利歐洲和平的協定。威廉一世只好將信工整謄抄,並簽名蓋章,寄出哄他的沙皇外甥去了。

緊接著,俾斯麥就展開了對俄外交工作。兩年後俄皇遇刺身亡,俄德奧三方得以恢復三皇同盟,俾斯麥成功地阻止了俄法之間的接近。

柏林會議以後,德奧結盟之前,俄國財政枯竭,國內形勢緊張。國外,英國海軍仍在地中海,若英俄衝突,英國艦隊即可立即過海峽而入黑海,控制俄國的黑海貿易。俄國指望恢復三皇協議,離間英奧接近而增強自身力量。三皇協議因德奧對它執無所謂的態度,早已名存實亡了。

9082年5月,俾斯麥利用義大利與法國搶佔******失勢,又乘機簽訂了義大利、奧匈和德國的三國秘密同盟協定。但此一舉動又使俾斯麥和德國再次開罪於教皇,因為羅馬教廷的世俗權力正是義大利剝奪的。

80年代初,國際局勢對德國有利。法國佔領******、英國佔領埃及、俄國佔領土庫曼,使法意、英法、俄英關係緊張,各國糾紛為俾斯麥提供了坐收漁人之利的機會。當時柏林有家《鬧劇》幽默雜誌刊載了一幅漫畫:俾斯麥大大咧咧地坐在地球頂端安樂椅上;沙皇亞歷山大三世臉上寫著阿富汗和波斯要衝處一個地名字樣,在下邊亞洲的小視窗探出頭來窺視;英國人法國人站在印度洋周圍瘋狂地揮拳相向。畫中的俾斯麥說,如果有人在地球下方給我找點什麼事幹的話,我十分樂意。

不來梅商人呂德里茨9083年在西南非的安格臘貝肯建了個居民點,他請俾斯麥保護。俾斯麥問英國,對此地有何要求?英國人說此舉是破壞英國的權益。俾斯麥問,英國權利根據何在?英國殖民大臣連忙去問開普敦殖民地政府。開普敦久無以對。俾斯麥便於次年4月宣佈此地屬德國,此即德國第一塊殖民地,德屬西南非洲。從9084年到9085年,德意志國旗順次在喀麥隆、多哥、德屬東非、新幾內亞東北及周圍島嶼(年底改名為俾斯麥群島)升起。此時,英國人為國內外事務糾紛忙得焦頭爛額,無暇顧及德國人混水摸魚,更不用說吵嘴打架了。

9085年4月1日,德國居民為了慶祝他們的鐵血宰相70壽誕,特地捐獻了120萬馬克,希望他用這筆錢為百姓做點積功德的事情,因為人們都聽說,首相沮喪時常說自己為統一德國發動的三次戰爭是大大的罪過,使12萬德國青年喪命。還有人說,首相稱,當年他在法蘭克福某餐館用餐常聽到叔本華放聲高論,雖未與他結識,但深信叔本華說“人生是不幸的”言之有理,他自己不幸,也使很多人不幸。看來首相是很有同情心的。社會保險是贖罪一舉,還做點什麼呢?俾斯麥用一部分錢成立了一個基金會以資助報考高階師資的貧寒學子。剩下的錢嘛,他用來贖回和租佃40年代賣掉的祖業及周圍的土地。這時,也有人說,俾斯麥恐怕從沒有仁慈的時候,倒是時時刻刻都是殘酷的。他是享有減稅特權的大地主,捐款全用來做慈善事業才對,用來給自己家族錦上添花,只能說明這個老容克自私小氣到極點。這位名滿天下的宰相肚裡裝滿了山珍海味、利祿事功。人們認為,妒忌、自私、不寬容、疑心重是俾斯麥一生最大的缺點。

9085年9月底,俾斯麥陪同威廉一世與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和奧皇弗朗茨?約瑟夫會晤。三國分歧很大,俄國和奧國都認為同盟之所以還未分裂,是因為“巴爾幹火藥桶”尚未爆炸而已。俾斯麥則擔心保加利亞遲早要出事。那將直接引發俄奧之間的衝突。

幸運的是,俄國因為日本和乾國的緊張關係,不得不總是保持著對東方的注意力,大大的緩解了巴爾幹地區的壓力。

而俾斯麥的目光,也一直關注著東方。

9082年,柏林一本名為《朝鮮與乾國》的書十分搶手,著者是柏林大學校長裡希霍芬。書中分析朝鮮的地理礦產風土民情,主張佔領朝鮮釜山港,從此修築一條鐵路,貫穿朝鮮南北,舶來品由此入內,朝鮮的礦產和土特產從此輸出,以蒸氣作動力的艦船,可在此補充燃料而續航。當地勞動力極賤,不管飯每日工價僅150文,外國資本可利用此機會產出廉價商品供應世界市場。裡希霍芬是地理、地質學家,亞?洪堡的學生,9060年去遠東遍訪南洋,在加利福尼亞5年發現大金礦。返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