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部分(1 / 4)

小說:崛起之新帝國時代 作者:兩塊

除濃霧障目(“圓睜雙眼則會致盲”)外,還有大雪致盲的危險。隱而未露的冰川裂縫、易碎的雪橋和冰川也到處可見。當皮爾裡和他的同伴終於折回時,“從無窮盡的冰坡上下滑”簡直危險之至。為了進行這項節約體力的冒險行動,他們把雪橇綁在一起,就像一艘遊艇一樣,再配上一個用舊的方便材料製成的風帆,用斧頭製成的舵,“屏住呼吸”,繞過50英尺寬的裂縫,“奮力從冰凍的斜坡上急衝而下”。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完全沒有被各種困難嚇住,一口氣回到了沿岸的基地。

皮爾裡和馬依格爾達從巴芬灣向內陸深入了大約100英里,到達海拔7500英尺之處,比任何曾經到過格陵蘭的人都走得遠。皮爾裡寫信給他母親說:“我最近的一次旅行使我的名字傳遍了全世界。我的下一步旅行將使我在世界上獲得地位。”而且這一成就完全是他自己創造的。他曾經力求得到海軍官方的允許,併為此辯解說,應當把這次探險活動看作是“地理協會的一次特殊任務”。但是,就像拉姆齊海軍准將告訴馬漢寫書不是他的任務一樣,當時的美國海軍部長惠特尼對皮爾裡的建議亦持冷淡的態度。如果他去任何地方,他都是以平民的身份,惠特尼不客氣的對他說:“你將要從事的事業絲毫不能被認為是美國海軍的任務。”

美國海軍的任務意味著保護被承認的美國海岸,而這就是一切的一切。但是,當皮爾裡愉快地在冰蓋上勤奮工作和馬漢論述思想方面的革命(兩人都不顧官方的反對而勤奮工作)時,在遠方發生的事件教育了其他人,告訴他們美國在海外尚有利益。

9085年初在巴拿馬發生的政變,似有切斷美國透過巴拿馬地峽進行大量進出口貿易的危險。就在今年,美國就薩摩亞群島的帕果帕果島上的加煤站問題與德國進行的長達7年之久的爭論(已經引起了戰爭恐懼),在一次兇猛的海嘯中達到了高潮。美國派駐那裡的所謂戰艦,由於“發動機老式和蒸汽運轉有故障”而全部被毀。這使得太平洋幾乎完全沒有美國軍艦的蹤影。

這還不是問題的一切。從9079年到現在,費爾南德。德。萊撒普斯伯爵(因建造蘇伊士運河而聞名,被稱為“偉大的法國人”)正忙於開鑿一條穿過巴拿馬的海平面運河。這項工程因熱病、淤泥和大雨而告失敗,但運河顯然遲早將會建成。正如一位美國海軍軍官所指出的:“當任何兩個國家發生戰爭時,擁有強大的海軍的一方將會進攻另一方大量透過運河的貿易。”當有人問他美國是否準備保衛這條運河的中立地位時,他宣稱任何歐洲國家都不會僅僅因為美國表示不贊成就放棄進攻。他還得出結論說:“因此,門羅主義是一種公理,我們必須用武力加以維護。”對此,馬漢認為,“從軍事上說,就目前陸軍和海軍的準備狀況而言,穿越地峽只能給美國帶來災難。”

這些言論為建立一支規模較大的美國海軍的論點增加了份量,但沒有明確規定海軍的結構。9085年巴拿馬革命後,美國國會已經授權建立一支遠洋裝甲艦隊。在薩摩亞海嘯事件發生後,海軍部長本傑明。F。特雷西報告說,即使在一場防禦性戰爭中,美國要想有任何取勝的希望,它也必須擁有鐵甲艦。他提議,在12到15年內,建造20艘近海防禦艦隻、60艘巡洋艦和20艘鐵甲艦。但仍然有許多人認為,鐵甲艦是一種不必要的奢侈品;此外還有一種普遍的信念就是:巡洋艦、甚至沒有裝甲防護的巡洋艦,就像陸軍的輕騎兵,能夠在敵人由鐵甲艦組成的艦隊駛抵美國海岸前很久,削弱其力量。對此,斯蒂芬。盧斯粗暴地予以否定。他不客氣的在文章中寫道:“輕騎兵的職責之一是保護軍隊的側翼。我們的巡洋艦保護誰的側翼?沒有誰!沒有主力部隊,沒有戰線,沒有鐵甲艦,沒有海軍,除了輔助性船隻外沒有任何東西!”他更加直率地說:“鐵甲艦是海軍的基礎。美國沒有鐵甲艦,因此就沒有海軍。”

儘管直到今天還有美國人仍然提出不同的意見,達爾文的進化論卻在美國迅速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但是,對它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解釋。一方面,像亨利。喬治那樣的社會改革家(喬治把美國海軍說成是不必要的“滑稽戲”)相信,至少在“新世界”,人類已經進化到不需要戰爭的階段。古老的做法可能繼續使“舊世界”苦惱,但戰爭不會再次波及美國。根據同樣的理論,其他人(如盧斯和馬漢)不承認物質的進化必然帶來道義上的進化。相反,他們認為,適者生存的法則正如在其他地區一樣,在美國仍然適用。而且海軍有它自己的進化觀點。

現在的馬漢,迫切需要找到實證來支援自己的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