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會嗤之以鼻!即使展開想象的翅膀,建議為美國首位總統建一座100米高的紀念碑,美國人仍會搖頭!因為這依然未達到他們鐘意的期望。”
“至此,凡俗境界的人們也許該明白了:那些美國人根本未把其開國領袖看成凡人,即使尊奉為美式民主制度的人傑、明君也還不夠,而只能打造成上帝派來拯救美國的神!對這樣一尊神,其豐碑的高度必須沒有比肩者、必須超出常人想象、必須在世界範圍內是空前的!”
“那它究竟有多高呢?”陳夫人好奇的問道。她來美國的時間也不短了,但她出門的時候並不多,對於兩年前落成的華盛頓紀念碑的高度也不清楚。
“它是一座足足555英尺(169米)高的方尖碑!”布朗夫人笑著回答道。
對於169米這個高度,李思竹並沒有什麼概念,但當她來到華盛頓市中心廣場,抬望一眼,目光所及之處,便是華盛頓紀念碑高高的正方體碑身頂端。
看到華盛頓紀念碑的那一瞬間,她竟然屏住了呼吸。
那直插藍天的四稜錐尖頂,銳氣逼人,彷彿一柄刺穿天際的寶劍,令她震撼不已。
“這座紀念碑的內部是中空的,有50層鐵梯,還有可以通到頂端的電梯。”布朗夫人說道,“它於9048年美國國慶日奠基,在9084年最終落成,時間跨度長達36年之久。落成之日即成為世界最高建築,時至今***仍然是世界最高獨立石質建築,更是紀念現實世界個人最高的紀念碑。”
“華盛頓紀念碑除了它直插雲霄的高度,還因為呈現出另一獨特之處,而有別於絕大多數紀念碑:這座方尖碑的外表面沒有任何文字、雕刻造型或肖像圖案之類。按一般的思路,作為華盛頓的個人紀念碑,即使不雕刻華盛頓本人的肖象,按照常理也應刻上這位開國領袖的生平、事蹟簡介或他的著名語錄、演講之類,最起碼也該有華盛頓紀念碑的碑名。但在這座碑上你一個字母都找不到!設計者選擇無字碑方案,或許寓意華盛頓的豐功偉績言語難以表達和窮盡吧。但不得不說,簡潔本身的美和感染力在這座碑上可以說體現的淋漓盡致。”
“是啊!真的是太美了!”李思竹禁不住感嘆起來。
此時廣場中心除了她之外並沒有其他的遊客,因為現在華盛頓紀念碑區還沒有對外開放,李思竹能夠來這裡參觀,是因為她的特殊身份。
“我聽說這座紀念碑的內壁上,有我國政府贈送的文字,是這樣嗎?”陳夫人問道。
“沒錯,這座紀念碑中有一塊紀念石是三十多年前乾國政府所捐贈,上面用乾國文字刻上了乾國政府官員徐繼畲對華盛頓倍加讚譽的一段話,直到今天仍然被人們津津樂道。”布朗夫人說道,“當年蒲安臣先生回美國發表演講時,他重提這一事件,並將這一歷史事件作為‘美乾兩國關係溝通的最早見證’。蒲安臣先生說:‘從我在華盛頓特區所住的白宮往窗外眺望,我們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的紀念碑高聳入雲。這是一座很高的方尖碑,但就在這個大碑鄰近有塊小石碑,上面刻著:米利堅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這些話並非出自美國人,而是由乾國福建巡撫徐繼畬所寫,9048年乾國政府將它勒石為碑作為禮物贈送給我國。我十分感謝這份來自中國的禮物。它直探我們作為人的內心願望:擁有生存、自由、追求幸福的權利,也有不受國家干預的言論、異議、結社和信仰等自由。這些就是我們美國賴以立國的核心理想。這些就是引導我們橫跨美洲大陸登上世界舞臺的理想。這些就是美國人今天仍然珍惜的理想。’”
“蒲安臣先生對這塊碑石給予了這麼高的評價,引發了我對這篇碑文的強烈興趣。我認真翻閱了有關徐繼畬的資料。我看到對華盛頓的這段評價文字見於《瀛環志略》卷九《北亞墨利加米利堅合眾國》,其被視作乾國最早引進西方民主思想的標誌性言論。”
“帶我們去看看它,可以麼?”陳夫人問道。
“當然可以,請隨我來。”布朗夫人欣然同意。
進到了華盛頓紀念碑的內部之後,李思竹向上仰望著,不由得想起了父親小時候給自己講的巴別通天塔的故事來。
這座紀念碑,難道不就是一座通天塔麼?
“我們需要乘坐電梯,我記得那塊碑文是在第十層。”布朗夫人說道。
一行人上了電梯,電梯在一個美國工人的操縱下緩緩的向上升起。
第一次坐電梯的李思竹看著自己的腳下地面越來越遠,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