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休得放肆。”我還不曾回答,就見斜下殺出一彪軍馬,為首大將喝道:“陛下就在城中,汝要作反麼?”視之,正是桓易。
趙雲冷眼看著桓易,不屑道:“無名小卒,也敢如此張狂?”桓易往武陵途中,遇到天翼,知道五溪部落之事,他與天翼等人素來交好,自然深恨趙雲,聞言更是大怒,拍馬舞刀直取趙雲。趙雲見來的兇猛,也不敢大意,凝神接戰。兩人就在城下大戰起來,槍如龍,刀似虎,看得城上城下喝彩之聲不斷。
趙雲畢竟是五虎上將,後世民間傳說都是“一呂二趙三典韋”,桓易雖然也是難得的猛將,卻終不是趙雲敵手,數十回合之後,便呈敗勢。我正要出言喝止,卻又聽道:“桓將軍,某來助你。”卻原來是李韋看得技癢,也下城去加入戰團。
李韋武藝雖然還不及桓易,但以二敵一,卻又佔了不少便宜,桓易劣勢暫時扭轉過來。再看趙雲獨戰二將卻渾無畏懼之色,反而越發精神,再戰得片刻,竟一槍刺中李韋大腿,頓時鮮血直流。李韋卻也剽悍,受傷之後攻勢越發凜冽,竟要與趙雲同歸於盡一般。
我再無暇驚歎領略趙雲之勇,桓易,李韋二人都是心腹,不能有所閃失,急忙大聲喊道:“三位將軍且住。”
桓易見李韋受傷心知不敵,便護著李韋退下。趙雲也不追擊,立馬橫槍,冷眼看著兩人,一副天下之大,惟吾獨尊的氣勢。直等桓易二人帶兵退回城內,趙雲才抬眼看著我,道:“將軍考慮如何?若不能見到陛下,末將只好下令攻城了。”
桓易行軍一路不見趙雲蹤跡,知道必是走小路錯過,是以只帶數百輕騎來援,加上城中軍馬也不是趙雲之敵。何況城中還有不少川系將領,誰知道他們心中作何打算?我無奈之下,只好道:“如此請將軍稍等片刻,吾便替將軍轉奏陛下,讓陛下定奪。”
我見趙雲點頭同意,才讓桓易在城上守禦,自己與郭淮下城往劉備行宮而來。一路之上,我與他都沉默不語,若是讓劉備跟隨趙雲回成都,自然對我是大為不利,卻偏又想不出辦法應對。眼見將至行宮,就見一騎馬迎面而來,馬上乘客乃是嚴鵬,看到我與郭淮臉色不虞,乃笑道:“將軍是在為趙雲之事憂心麼?”
我看他一眼,現在所以事情,與嚴鵬也脫不了干係,我自己還手握兵權,暫可自保。而他卻是一文不名,死不足惜,只怕比我更擔心此事,於是點頭道:“正是。”
嚴鵬卻笑道:“枉將軍聰明一世,卻偏偏糊塗一時。”靠上前低聲道:“將軍在陛下面前做下這麼許多表面功夫,陛下尚且不敢深信將軍。難道陛下就對孔明堅信不移麼?趙雲如今要迎陛下回成都,將軍大可若不其事,表示歡送,絕不留難。陛下此時已是驚弓之鳥,何去何從,只怕自己也拿捏不定。”
嚴鵬所言確實不假,劉備是派人想要去成都報信,卻並不是就對孔明放心,而是想借孔明牽制於我。我要是心甘情願拱手相送,劉備只會更加驚懼,說不得便留在荊州也未可知。嚴鵬一言點透,我與郭淮都開啟鬱結,舒展眉頭,一起覲見劉備。
禁軍統領被我換成吳懿,並不是他就倒向於我,只是我不能明目張膽的換上郭淮等親信,以免落人口實,吳懿乃是皇戚,只然遍不會反對。而且這樣又增重了劉備對他的懷疑,終有一天會被迫投靠與我。
劉備見我身後郭淮全副戎裝,臉色極不自然,乃問道:“卿等前來,不知有何事表奏?”
我答道:“啟稟陛下,趙雲率攻打長沙偏師,回至荊州,就在城外。”
劉備聽完臉上神色果然鬆弛不少,乃道:“既然如此何不宣來見朕?”
我又道:“趙將軍將兵馬悉數屯紮城外,聲言要見陛下,若不能見到陛下,便要攻進城來。”
“反了他的。”劉備聞言勃然大怒,又隨即壓制下去,問道:“愛卿所言,可是實情?子龍隨朕甚久,斷不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我點了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趙將軍卻無反逆之心,只是法正之事,猶在昨日。趙將軍又聞陛下病重,是以見疑臣下,忠心可嘉。是以,微臣斗膽請陛下出城安撫趙將軍。且陛下病情漸愈,荊州乃四戰之地,不宜久留,就請陛下移駕近日與趙將軍回成都。以免臣下再遭人非議。”我朗朗說完,抬眼偷看劉備,果然如嚴鵬所說,臉上神色又十分凝重,似有大事不能決意。
點選察看圖片連結:
第一百三十章
大唐盛世突現致命危機,黃昏胡騎塵滿神州,金戈鐵馬譜寫英雄傳說。父子離心,骨肉相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