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職務才是最合適的呢?
這不是北一輝所關心的,他所關注的是,一但李子誠前往中央,並能掌握權力,那麼就意味著中國很有可能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期,當然這有一個前提,就是李子誠和袁世凱之間不爆發權爭,否則,李袁合流是中國之幸,卻必將是日本之禍
搖著頭,北一輝想甩去腦海中的思緒,對於他來說,現在這還只是值得擔心的未來,而不是眼下的當務之急,作為一個日本人,他必須要考慮到日本的利益,他現在只希望能夠儘快趕到連雲港,無論如何,也要和李子誠見上一面,遊說其放棄對嵐山第二軍殘軍的進攻
“希望一切都還來得急”
望著西垂的落日,北一輝在心下自語道,一但第二軍被全殲,那意味著至少在未來十幾二十年內,中日兩國都不可能真正實現和解,而那樣的話,他心中構建的“東洋共存”的願望也將就此化為沫
夕陽下,列車轟鳴著朝著連雲港駛去……
11月7日傍晚時分,一小隊中央陸軍第一軍的官兵圍著那個被他們佔領的日本陸軍第二軍司令部地下掩體以立正姿勢站著
從後方乘車趕到海岸的徐樹錚和第一軍軍司令部以及各旅長官,在數十名記者的照相機的閃光燈下宣讀告示:
“……本人所指揮的中央陸軍第一軍所屬部隊已收復了被日本皇家陸軍第二軍佔領的山東省嵐山一帶全部失地……自日軍登陸入侵我國國境以來,我部官兵之英勇敢鬥足令鬼哭神嚎卑職深感欣慰的是,經七萬將士『欲』血,得保我國土之全,百姓之安……”
在徐樹錚發表完講話之後,三名士兵爬上掩體,把一面國旗拴在一根十幾米高的杆子上當司號兵吹起升旗曲時,國旗升了起來升旗儀式完畢後,沒有人互相『交』談
望著這仍佈滿硝煙與屍體的戰場,看著那面被海風吹動的國旗,在場的每一個人第一次體會到國旗是什麼,國旗意味著國家,意味著尊嚴,意味著……
慢慢的放下行禮的右手,平素很難表『露』什麼情緒的徐樹錚,用『激』動的言語對眾人說道:
“此戰必將永載史冊,此戰功能將成就我中央陸軍百年之英名,此戰亦是中國有史以來,最艱苦的一仗”
“參與這場戰役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為自己能夠參與這樣一場決定國家命運的戰爭而倍感自豪,從這面五『色』旗升起的一刻,每一個人都意識到,一個嶄的中國從此誕生了,這不僅僅是一場簡單意義上的戰爭,多的卻是一個國家的誕生”
在現場目睹這場簡單的升旗儀式的莫理循,直接在手中的記事本上寫道:
“在這裡罕見的勇敢成了常見的美德,在這裡,軍人的行為證明了一個國家的重生”
一個國家重生了
幾乎每一個身處此地的記者,看到眼前的這一幕時,他們都會生出這樣的感覺,而與同行們的『激』動不同,黃遠生卻已經習慣了這一切,事實上,他曾親眼見證過這個重生的過程,這次重生是以隴海為中心開始的
拿著相機,他朝著遠處走去,其實作為報社的主編,他完全不需要自己親自上戰場,可是他卻不願錯過這一次戰鬥,在海岸上一片沙土『交』界的地方,他看到幾個士兵,提著繳獲的日本步槍,日本膏『藥』旗在那裡歡呼著,他立即拿起相機衝著他們拍下了一張照片
從鏡頭,他能夠清楚的看到那些士兵臉上流『露』的笑自肺腑的,不是那種僥倖生還的笑容,而是那種發自內心的歡呼,為勝利發出的歡呼聲
望著那些面帶笑容的、歡呼戰鬥勝利計程車兵,黃遠生方才真正意義上的感覺到這個國家最根本的變化,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軍或是中國民眾,不再是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而是為了民族存亡浴血奮戰計程車兵
這種變化,不正是自己所希望看到的最根本的變化嗎?
誰能夠否認這個國家透過這次民族戰爭的洗禮,在向近代民族化的道路上邁出了最具決定『性』的一步呢?
望著站在海灘上沉思的黃遠生,莫理循走了過去在過去的一段時,莫理循早已和黃遠生這位“媒體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當然,他佩服的一點是,黃遠生一邊拿著李致遠的投資和隴海的“費”,一邊推行著《隴海時報》的“不偏、不黨、不『私』”的辦報原則
中央政fu他的《隴海時報》罵過,地方政fu,他也罵過,隴海以及**,他同樣也罵過
“就是因為拿了錢,所以才要行駛監督之責”
黃遠生曾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