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4 / 4)

小說:醫宋 作者:人生幾何

三科必修的公共課程則是《素問》、《難經》、《諸病源候論》、《補註本草》、《千金要方》。

在針灸教學中採用王惟一發明鑄造的針灸銅人,進行直觀教學,也是歷代醫學教育的一大創舉。

考試訪大學之法,建立了嚴格的制度。每月一次私試,每年一次公試。成績分為優、平、否三等。優良者升為內舍,每年一次會試,及格者升為上舍。還根據學生的品德和技術水平,將上舍分為上、中、下三等。學生在學期間為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除課業學習外,還要參加臨診,輪流為太學、律學、武學的學生及各營將士治病,年終根據每個學生的臨床記錄考察其成績,按療效高低分為上、中、下三等,其失誤多者,酌量輕重給予處罰,嚴重者勒令退學。

元豐改制後,太醫局隸太常禮部,學生限額300人,設大方脈(120)人、風科(80)人、小方脈(20)人、眼科〔20)人、瘡腫兼折傷(20人)、產科(10人)、口齒兼咽喉科(10人)、針灸科(10人)、金鏃兼書禁科〔10人),神宗死後,王安石新法天折,醫學教育一度實行的“三舍升試法”也被廢止。

崇寧二年(1103)微宗詔令另在國子監設立“醫學”,吸收儒生學醫,造就有文化素養的醫學人才,以改變醫學的社會地位,醫學教育恢復“三舍升試法”。由於徽宗的倡導,當時五運六氣之說盛行。運氣也成為學習重點之一,列為各科必試科目。

公試合格後,選取醫療技術精良者充當藥局醫師以下職務,其餘各以其等第補官,或派為本學博士、正錄,或委為外州醫學教授。

(二)地方醫學教育

宋代地方醫學教育也較發達和普及,嘉祐六年(1061),各道、州、府仿照太醫局的教學方式,設立地方醫學,吸收本地學生習醫,選官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