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什麼別的症狀?。
中年人道:“嗯,我母親經常說她頭痛,痛的時候發脹,還經常出汗,怕見風,心發慌,氣短。”
“身上發熱不?”
“不發熱。”
杜文浩又問了飲食、睡眠、二便和既往病史情況,沒有什麼特別的。望舌診脈,發現舌色暗而質胖;苔薄白,脈浮滑。
杜文浩又問這是誰的病人。一個胖胖的大夫過來躬身施禮:“御醫大人,這是鄙人的病患,鄙人姓李,這老婦哮喘病,鄙人辨證為外邪犯肺,入裡化熱,痰熱內墓,肅降失常,以致咳喘不止。”
外邪犯肺中的外邪,包括風寒、風熱,燥邪等外因,不同外因,證屬不同,都是外邪襲表,衛陽功能失職或者因外邪犯肺,導致肺氣失於宣發。而外邪襲表所致風寒表一。識日未能治癒,往往會侵入肌體內部而轉為裡證。外邪叭工熱,即所謂“入裡化熱。”
在中醫理論中。肺除了解剖學中呼吸功能之外,還主行水,一方面是透過肺氣宣發作用。將脾氣運送到肺的水液和水谷之精中比較輕清的部分,向上散佈到頭面諸竅,並外達皮毛,形成汗液排出。另一方面,透過肺氣的肅降作用,將比較稠厚的部分,向內向下輸送到臟腑,最終形成尿液。
一旦外邪襲肺。使得肺氣行水功能失常,會導致脾傳輸到肺的水液不能正常佈散。從而在肺部聚而成為痰飲水溼。而水飲蘊聚肺中,會阻塞氣道,於是便有喘咳。
如果外邪是燥邪。會灼傷津液,導致痰量較少且粘稠,以致難以吐
。
李大夫續道:“鄙人以麻杏石甘湯加味治療該證。其中,炎麻黃、杏仁各三錢,拳局子、蘇子、桑白皮、地龍各五錢,黃茶、當歸、白芍、甘草各三錢。瓜萎仁、積殼各四錢,石膏、魚腥草各十錢。
服藥之後,喘咳反而加重,憋氣喘促增多。鄙人細思辨證並無差錯。為何不僅無效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