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召徐清林,把撤藩的奏摺給他瞧看,激動的道:“舅舅,董飛燕為了義黎能娶到淼淼,竟是同意撤藩還軍權兩件大事。”
“我在金城琰王府時,就聽金素提起過撤藩、還軍權二事。董老王妃遲遲沒同意,也是在觀望。這跟淼淼的親事沒有太多的關係。”
“哈哈哈,舅舅,你不知道義黎在董飛燕的心裡有多麼的重要。如果沒有淼淼,這兩件事董飛燕得延遲到李文琰成年才會同意。”
“聽你這麼一說,看來董老王妃視義黎為親生。”
李嚴神秘的道:“哎呀,女生外嚮,淼淼跟你說的有關義黎的事太少了。我來告訴你,雲族復起,族人沒有什麼來銀錢的營生,卻是住的豪府,吃穿用度無一不是最好,出手闊綽,銀莊裡放著幾百萬的銀錢。這些都是董飛燕無償送給義黎。”
徐清林恍然大悟,又疑惑道:“董老王妃為何對義黎這麼好?”
李嚴低聲道:“董飛燕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前世是雲族的人,還是義黎最親的人。”
徐清林聽得有些毛骨悚然,深深的望了李嚴幾眼,突然間板著臉問道:“嚴兒,你老實跟我說,你是不是想立董飛燕為後?”
董飛燕守寡還不到一年,若是被李嚴封后住進了皇宮,天下人的吐沫星子都能把皇宮淹了。
徐清林堅決不能讓此事發生。
“舅舅,你怎會如此想?”李嚴有些哭笑不得。不過聽到徐清林叫嚴兒了,真是倍感親切。
徐清林肅容道:“我們從小梨村到金城琰王府時,你寫信說董飛燕絕對靠得住。你們早就認識了。你對董飛燕的又瞭解的這麼多,連她做的夢都知道。你對她用的心思可不小。”
“我與她曾經是互相利用,後來透過多年來的書信交流變成知己。”
徐清林大驚,“李靜可是你與她聯手害死的?”
李嚴坦然道:“不是。李靜的死跟我和董飛燕沒有半點關係。”
徐清林擔憂道:“我在府裡聽春蘭派去茶館打聽訊息的下人回報,說有百姓造謠,李靜不是病死,而是意外身亡。”
“舅,我知道這件事。李靜在民間還是有些威望,不過人已死,死因又與我和董飛燕無關,時間久了,這些謠言不攻自破。”
“我這次去南地,聽到老百姓議論朝廷,多數是在誇讚你。我不想你的名聲受損。”
“我好不容易在民間有點了威望,不會為了一個女人毀掉這些威望。”哪怕這個女人傾國傾城,聰慧無比。
徐清林嘮叨道:“嚴兒,你舅娘不在世了,不然她也肯定不同意你冊封董飛燕為後。你可一定要把我的話聽進去。”
李嚴留徐清林用了飯,而後讓御林軍把他送回去。
次日早朝,李嚴下旨準了董老王妃母子的奏摺,又下了一道聖旨給雲義黎、徐淼淼賜婚。
撤藩、收軍權都是極大的事政事,影響到整個大唐國。
文武百官及老百姓都把目光放到了兩件大事上面,忽略了李嚴登基之後下的第一道賜婚的聖旨。
雲義黎一行人在回長安的路上就聽說了幾件大事,唯獨沒有賜婚的事。
等快要到長安了,竟是落下暴雨。他們只有在官道上的一家茶鋪躲雨。
避雨的人越來越多,有從長安探親回鄉的老百姓,也有兩個穿著綢衣的胖土地主。
“陛下給好幾對賜婚了,你們可知是哪幾對?”
“老漢我聽說的就有四對。二公主與白狀元,徐縣主與雲榜眼,御林軍的盧將軍與第一女官金大人,海家的一個嫡子與呂族的一個嫡女。”
“徐縣主已經是郡主。你說錯了。”
“我這不是叫習慣了嗎。”
“南地的洪水退了。陛下心情好了,就給幾大家族賜婚了。陛下什麼時候能給我們這些老百姓賜婚就好了。”
“你當陛下沒事可做,天天就賜婚玩啊?”
“陛下整日忙得很,又得去辣椒展館,又得去看天碗作坊,還得管著當官的。”
“還得去寵幸後宮的娘娘。”
“哈哈哈。陛下真是忙。”
“我聽說陛下後宮只有三個娘娘。”
“鎮裡的土財主都有一妻三妾四個通房。陛下的皇宮怎麼才三個娘娘?”
“我不是剛才說過了嗎,陛下整日忙得很,他哪有功夫睡那麼多娘娘。”
“要是我有三個老婆就好了。我可有的是功夫。”
“你個懶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