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卻連師兄的墳都荒了也不出現?
是李興李醫官出了事,還是他只是個貪圖他人遺產的偽君子?
好在代國人無論如何遷動都會有路引和戶籍記錄,否則根本無法透過城關,也沒有辦法生存,少司命的人拿著官牌去隨州官府查詢了下李興的“公驗”,便知道他是回原籍去了。
李興也是隨州人,只是和孟順之不是一個縣的,否則當年孟順之也不會一時興起隨手救了倒黴誤診了的李興,他將孟順之送回鄉後,因為思忖一個人照顧不好已經瘋癲的孟順之,最終還是回了家鄉。
得了訊息,張茜幾乎是馬不停蹄地趕往李興所在的光化縣。
找李興的過程並不麻煩,他畢竟是辭官的太醫官,出宮後要想謀生,還是得靠這門本事。只不過不知道他是怕麻煩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如今他並不住在光化縣內,而是在城外一處山腳下避居。
他在山上種了不少藥草,平日裡除了出診給附近的達官貴人看病以外,就是靠賣這些藥草為生。
他是太醫院出身,炮製藥草的手法極為高明,所以他賣出去的藥從來只有不夠收沒有賣不出的,過的比大部分商人還要安逸。
只是他有一個規矩讓許多人都不能接受,就是他從不接超過一天路程的病人,聽說家中還有患病的老人要照顧,不能遠離。
所以哪怕病人家中捧上千金來請,只要離得遠的,他一概不去。但如果你將病人送到他家來,他也不願意,大多數時間是透過縣裡一家叫“松鶴堂”的醫館做中,病人送到松鶴堂,李興再去看診。
這松鶴堂因為李興的關係一躍從一個快要倒閉的藥館成了光化縣最大的醫館和藥館,李興便是最大的原因。
“他如今架子好大!”
聽到李興的規矩,張茜笑著開口:“罷了,左右也好請,你們誰去松鶴堂下個帖子,就說我是告老還鄉的官員家屬,路過此地時突發急症,花重金求診。我去會會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