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名聲也是人之常理。而我等如此催促陛下拿出《起居錄》,查閱皇后受幸之日的事情,和您想要維護太后名聲的心情並無不同。陛下即是一國之君,也是一族之長,哪怕民間出了這種事情,族長也是要盡力洗清自己的嫌疑的。”
年已七十的陽平王劉房沉聲說道:“更何況高祖有訓,凡是劉氏宗族子弟,皆可調閱內府的書庫,《起居錄》屬於內庫之書,吾等也可借閱。”
被逼迫至此,劉未終於忍無可忍地恨聲道:“沒有什麼《起居錄》,父皇當年的《起居錄》,都已經被毀了!”
“什麼?”
“陛下此言可當真?”
“為何?”
一時間,殿下眾人譁然。
不僅僅是宗室子嗣,太常寺和宗正寺兩位寺卿也是滿臉不敢置信。
“父皇死前曾留下遺訓,希望死後的諡號不要太壞。可當年薛、趙兩家以父皇生前《起居錄》中記載的事蹟太過荒唐為名,要為父皇立下惡諡。”
劉未丟出這個讓人震驚的訊息。
“母后平亂之後,曾和百官爭執過此事,陽平王叔應該還記得這件事。後來此事,以母后毀了父皇生前的《起居錄》,定下‘平’的諡號為結果,不再提起。”
諡號,是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高士按其生平事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可謂是一個能人一生最簡短的總結。每一位帝王都希望自己死後留下的是美諡,至少是個平諡,不願遺臭萬年。
太后當年毀去《起居錄》的原因聽起來有些存疑,但是在情理上,是完全站的住腳的。
她的兒子雖然是逼宮而上位,可她死後一定是要陪葬在先帝的陵寢之內,一位“平帝”的皇后和一位“幽帝”的皇后,至少前面那個更有尊嚴一些。
更何況她還是勝者,理應得到勝者的待遇。
皇帝說的如此光棍,倒讓一干宗室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有些宗室的王侯心中更是大叫著“果然是做賊心虛”云云,連臉色都壞了幾分。
事情到了這個時候,劉未反而完全放鬆了。
他一直等著這一天來到,如今只要趙太妃手中那幾本《起居錄》不要面世,這世上就沒人知道那些起居錄是不是全部都給毀了。
雖說他也不知道趙太妃手中的《起居錄》裡寫的是什麼,但從母后燒掉《起居錄》開始,就已經將他逼入了一個死局,他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身世,也沒有辦法相信冷宮裡的太妃們,更何況……
他已經是皇帝了,何須向人證明什麼?
宗室們有些騎虎難下,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皇后和皇帝不同,宮中講究“內言不入外”,皇帝有史官記錄言行,那是為了給後來的子孫一個警惕和學習的範本,但皇后、妃嬪的起居*卻不能外傳,所以歷來史書裡所有的皇后和皇妃都只有封號和姓氏,少有名諱的,便是因此。
如果按照皇帝所說,當年先帝時期的《起居錄》都為了遮醜而被毀了,那皇帝的身份確實也無從查起,即使找到了譜牒,也對不上日子。
這招釜底抽薪確實厲害,有些宗室們一下子洩了氣,不願再得罪皇帝,想要撤了,還有幾個宗室不死心的,依舊不依不饒。
“雖說如此,但方,方孝庭在定安樓前所言,道是三皇子長相像是蕭家人而非……”
“荒唐!你是想說高祖也不是劉家人嗎?那你不如說自己也是蕭家人算了!”
這下,連劉未完全不能忍受了,一拍御座跳了起來。
“來人啊!把這目無祖上,狂妄無恥之徒拖出去杖責五十!給朕重重的打!”
左右的金甲衛一得旨意,立刻大步向前,一左一右將那位稍微年輕一些的劉氏王族子弟給架了出去。
有皇帝這句話,“重重打”的後面,就是“重重打死”了。
一時間,殿中“陛下開恩啊!”、“請陛下息怒”之聲不絕於耳,無奈劉未已經執意要殺人立威,那倒黴蛋被拉了出去,噼裡啪啦的廷杖聲就不絕於耳,引得屋子裡的人也都噤若寒蟬。
這時候他們才想起來,這個如今已過而立之年的皇帝,其實已經在這個位置上坐了許久了,久的已經到了不容別人質疑的地步。
他確實是從未殺過士,但是就如之前的宗老所言,他即是一國之君,又是劉氏皇族的族長,殺一兩個族中的不孝子弟,是不需要為那些言官解釋什麼的。
這下子,許多宗室都感覺自己的後背涼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