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馮寶鬥倒。想通了這件事情的高拱,需要有人跟他共同成事。而這個人,高拱想來想去,想到了張居正的身上。
其實高拱會有如此想法,並不奇怪。他沒有找郭樸也是有情可原的,畢竟如今誰都看得出來,郭樸是後勁不足了。
而張居正,從一方面來說,二人都是當年裕王府的舊臣,相互之間瞭解的很。
而且高拱也很是明白張居正心中的抱負,雖然說高拱並不欣賞張居正這種謹小慎微的處事方式,但是他明白張居正畢竟是有真才實學的。
總之,高拱是打定了聯合張居正的主意。甚至於,在高拱心中還有個想法,一個他永遠都不會拿出來示人的想法。
高拱如今畢竟年齡不小了。雖然曾經的他風光過,雖然說如今的他也已經站在了頂峰。但是高拱自己總覺得有些不完美。
而這一次,其實高拱心中有個他自己都不太願意去想的想法,那就是這一次的一搏,應該是他最後的一次了。只要這一次能夠成功,高拱就真正地站到了頂峰,再也沒有任何阻礙在他前面了。
當然,如果這一次他失敗了的話……不,高拱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會失敗。
所以,高拱去找了張居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不僅僅是拿著國家大義,以及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負為誘餌來邀張居正。高拱甚至提出了留名千古的話題。
想想也是,若是將馮寶除去,所用的理由必然是大事,想來也是什麼霍亂朝政,盜用皇權之類的滔天大罪。
那麼這樣一來,除去馮寶這個“奸佞”的功臣,也就是隻高拱和張居正二人,自然是能夠功成名就,留名千古了。
所以,高拱就是用這些話,來向張居正出邀請的。
而張居正,即便是高拱此時和他說的話都對,但是他卻無法認同了。張居正的老師徐階是促成這一原因的主要因素。
張居正想要新政,想要改革。但是徐階曾經阻攔過他的道路。
這點,讓張居正對於朝中的老臣都有些失望了。這與張居正於馮寶之間早有協議並沒有什麼關係,若是能夠達成自己的抱負,出賣個現在的合夥人也沒什麼。
可是張居正明白,若是自己答應了高拱,二人聯合起來剔除了馮寶。可是將來,張居正明白,高拱也未必會認同自己的改革。
而馮寶,如今正在跟張居正合作的馮寶,張居正卻是明白,他是完全認同自己的。
所以,與其去幫著高拱,弄出一個不確定會否認同自己的人,還不如抱有現在的,明確表示支援自己的馮寶來要保險的多。
因此,心中早就已經有所打算的張居正,表面上對於高拱的提議,只是稍作思考,便答應了下來。
但是背地裡,高拱才一離開,張居正便寫了一封書信,將這件事情的始末告訴了馮寶。這正是梁所說的那封信了。
而這個訊息,讓張凡事深思了起來。更多的,其實是擔憂。
其實這種事情,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作為,在朝中並不少見。或者可以說是,很常見。
但是張凡,從來都沒有見到過張居正如此。
誠然,張居正雖然是個好官,除了面對馮寶之外,平常都是作風嚴謹,清正廉潔的。但是張凡並不是認不清楚,張居正就不會做任何不光彩的事情。
甚至正好相反,在張凡看來,張居正為了達成自己的抱負,會做出很多這樣的事情來。
張居正的大名即使在後世,也是鼎鼎有名。不清楚歷史真相的人,會將張居正當成一位楷模,一位古代的改革家,一位絕對的正面人物。
曾經,對於歷史一知半解的張凡也是如此認為的。
但是等到他來到這大明王朝,走進仕途之後,一切的一切全都告訴他,在官道這個無比混雜的大染缸之中,想要潔身自愛,並且還要能夠脫穎而出,絕對是難於登天的事情。
雖然這樣的人並不是沒有,但是那可真謂是少之又少。
當然,這樣的人物大明朝也有,于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不過最後還是不得善終。
絕大部分能夠上位的人,還是靠著耍手段,還有很多不光彩的黑暗歷史才出人頭地的。
張凡對於張居正是熟悉的。張居正有正氣,但是若說張居正能像于謙一樣,秉著一身正氣而登上權力巔峰,估計也困難。
如今這種情況,張凡早就預料過。甚至於,張凡都明白,這件事情也必然是會生在高拱那裡。
可是如今,事情真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