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部分(1 / 4)

小說:大唐城管大隊 作者:江暖

“嗯另一首是《從軍行》。”

“回答的非常正確。”男老師鼓掌道,”誰能告訴老師《從軍行》中哪一句被傳為千古名句?”

“我~””我!””我。”中年男子問完之後,課堂上變的更加熱鬧,孩子們爭搶著回答問題,男老師四下張望了一番,然後對著高個男生旁邊坐著的一名女孩子道:”張雨欣同學看上去似乎對這個問題也是胸有成竹。就由她來回答吧。”

高個男生旁邊的女生非常文靜的站了起來,聲音清澈道:“回答老師,《從軍行》中的千古名句是其尾聯,‘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滿意的點著頭,中年男老師朗聲道:”張雨欣同學回答的非常正確,剛剛李博同學回答的也很精彩,所以她和李博同學一人獲得一枚表彰卡。”,在教室中一片羨慕的目光中,男老師親手將兩張銀光閃閃的液晶卡片掛在了兩位同學的胸口。

獎勵完之後。男老師又開始講課道:”在七年級上冊的書中,我們學習了唐代偉大先驅者徐陽詩人的《從軍行》。作者在創作這首詩的時間是貞觀初年,那個時候,天下初定,唐朝外有突厥大敵,內有太子遺黨,可以說是內憂外患,作者當時創作這首古詩的目的,就是為了號召人們加入到軍隊當中保衛國家。”

環顧了一圈,男老師繼續說:“而我們現在即將要學習的這一首詩呢,是作者十年之後,凌煙閣封臣之後所寫,也許現在同學們還不太能夠理解十年的時間,畢竟你們中許多同學今年才剛剛十二三歲歲,十年的人生變遷,對一個人的影響還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們就看到了我們剛剛唸的這一首詩。”

中年男子緩緩頓了一下,“學習整首詩之前,我先向同學們介紹一下當時的作者寫這首詩的寫作背景。”

“我們都知道,貞觀之治時期的唐太宗取得了一些列劃時代的成就,鑄造瞭如今的中華帝國的大體構架,他手下的能臣武將也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其中徐陽更是以先驅者的身份親手鑄造了這一切,因此,在唐太宗李世民在晚年給自己的這些臣子們排列功勞次序的時候,特地在長安的皇宮中舉辦了一場冊封典禮,同學們請看大螢幕。”

在講臺的前方,一道光影投射在了講臺上方,一間立體的三維建築就出現在了眾人面前。

“同學們請看,在你們眼前的建築,就是現在儲存在西安皇宮建築群中的凌煙閣,而在這棟閣樓中,一共陳列了二十五位大唐的開國功臣的影象,史稱《二十五功臣圖》。”

“哇,好漂亮的閣樓。”

“去年我媽媽帶我去西安到過那裡喲!”

“真好看。”

課堂上一片讚美的聲音,男老師也是坐了一個安靜的手勢。

“凌煙閣封臣,唐太宗根據追隨自己那些臣子的功績大小分別將他們排了一個次序,其中先驅者徐陽被排在了凌煙閣文臣第六的位置上,同學們可以看到他的這張影象。”男老師說罷,手指筆畫了一下,3d投影的建築就被瞬間拉近,穿過了牆面,一張水墨畫就出現在了講臺上,一個水墨畫的人物栩栩如生的呈現在眾人的眼前,那張水墨圖便是徐陽的畫像。

“陳老師,先驅者的功勞這麼大,為什麼僅僅才排到第六的位置呢。”有不少同學好奇的問道。

“嗯。”男老師點點頭,“這一點歷史上眾說紛紜,不過從一些史學家的分析來看,在先驅者在世的時候,其在大唐的地位並不像後來經過歷朝歷代的神化了之後一般高大,他當時雖然有一個傳國郡候的身份,那也只是比較珍貴的貴族身份罷了,在當時的唐朝,沒有人能夠理解他的歷史功績,只有到了他去世的二十年之後,其偉大的歷史功績才被唐乾宗宣揚出來,當時的世人才明白,原來有一位這樣偉大的鬼谷弟子,已經幫助天下所有的漢人開闢好了疆土,為他們提供了世界上最廣闊的土地。”

在男老師講課的時候,整個教室裡一點雜音都聽不到,所有人都好奇的看著那副影象上的人物,他們都很想知道,這個一千多年前的人,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阿嚏。”,乘著馬車回莊,徐陽正欣賞著南山道路兩旁的綠化風景,結果突然朝著車窗外打了個噴嚏,揉了揉鼻子,有些訕訕道:“我擦又有誰想我了”

第十七章南美根據地

ps:看《大唐城管大隊》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公眾號(微信新增朋友…新增公眾號…輸入d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海面上的風浪很大,波濤卷積著烏雲,在烏雲和大海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