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條訊息一出,書院研發部的工匠驚喜者有之,驚詫者亦有之,就像是一個人走在一條道路上,原本整條路上都是燈光,要去哪裡一清二楚,可是現在,路上的燈光全部撤下換成了手中的一根火把,這種差距,讓人一時間難以接受。
第一個星期的時候,書院裡就錯誤百出,層出不窮的想法魚龍混雜,各式各樣的方案與設計都一股腦的出現了,在每週例行一次的廣開言路大會上,徐陽驚愕的聽到了許多有趣的構想,這些想法和當初人類歷史上的錯誤是何其相似。
其中書院有一人的建議十分有趣,也讓徐陽對此人刮目相看,這人名叫徐志謙,和徐陽同姓,五百年前是一家,也是幽州人氏,當初作為一名化學火藥實驗室人員一併遷入長安定居,他以前當過道士,煉丹發生了幾次爆炸事故,便覺得這東西和長生有關,從此悉心研究,可是研究了大半年竟然毫無成果,正準備放棄,便被徐陽招進了劉家,成了一名地下工作人員:研發安全火藥。
從那之後,徐志謙就知道了原來這世界上的爆炸竟然是因為硫、木炭、硝石混合而成點燃所導致的,而且隨著混合比例變化,爆炸的威力也會發生不同的變化。
這一研究成果讓他欣喜若狂,從此他整日呆在實驗室中,研究這些神奇的現象,當初幽州炸山用的加強版大威力火藥就是他研究出來的,徐陽還賞賜了他五十兩白銀。
可是自從前些日子,火藥的技術趨於成熟,現有的火藥既方便成本也較為低廉,所以徐陽便終止了火藥的研究計劃,只留下一個實驗室的人去研發軍用炸藥。
徐志謙則是被安排到了航空器實驗室,剛剛到這個實驗室工作的時候,徐志謙是一萬個不樂意,他心愛的是火藥,對於這個名字都不知道何意的部門沒有絲毫好感,多次請求調走,可是徐陽沒有準許,仍讓他在這裡研究飛行器。
何謂飛行器,徐陽沒有給圖紙,也沒有告訴怎麼飛,徐志謙不知道究竟該怎麼做,才能做到像徐陽描述的一般,‘讓人飛到天上去’。
僅僅憑藉著自己的愛好與幻想,徐志謙只好在今天的廣開言路會議上拿出自己的方案,那就是在一個座椅上綁上諸多火藥,藉助火藥的推力以求飛上天空,然後再展開風箏,隨風而下。
沒想到在大會上,徐陽聽到自己的建議,居然愣在了那裡好一大會,徐志謙不知道的是,在原本歷史上,數百年後的明代,有一個叫萬戶的人也有跟他一樣的想法。。。。。
“航空器實驗室的構想很不錯。”徐陽愣了一會才微笑著點頭道:“不過這個思路還是有些錯誤,首先火藥的穩定性就不能控制,一旦發生了爆炸呢?隨後是上天之後的降落,你們試過得用多大的風箏才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嗎?”
。。。。。。。。。。。
陪都洛陽的火車道正式開始動工,長孫家的鍊鐵廠現如今所有鐵產全部供給鐵道,就算是這樣,鐵軌的架設需要的鋼鐵還是有些不夠。
李二命人抓緊時間從全國各大鐵礦調集鋼鐵,全部熔鍊,製作鐵軌。
工人這邊熱情洋溢,書院那邊也十分熱鬧,主要原因就是南山書院後山的研發部發生了一件大事:航空部的研究人員要測試究竟多大的風箏才能載著一個人飛行。。。。。
ps:時間真緊張。
第四十章飛天之夢(下)
飛天,永遠是人類亙古不變的夢想,那星辰之上,究竟是漫天神佛、還是荒涼之地?那東昇西落的耀陽又究竟是如何模樣?那清冷蒼白的月亮上,是否真如傳說中有那廣寒之宮?
人類對於浩瀚星空的好奇,不亞於對萬物探索的好奇。
最早對於天空探索的,不是什麼蘇聯飛行器、美帝阿波羅,而是在中國的十四世紀,一名普普通通的官員:萬戶。(其實萬戶是當時的官職名,並不是他本人的名字)。
他創造性的製作了一個史無前例,也是後無來者的飛行器;準備好一個椅子,他將椅子下面捆綁了四十七枚當時可能買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綁在椅子上面,兩隻手各拿一個大風箏。然後叫他的僕人同時點燃四十七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進的力量,加上風箏上升的力量飛向天空。
這種行為在現代人面前無一是一個傻逼的舉動,也許會有人嘲笑,也許會有人罵他,但是這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隨著火藥點燃到了盡頭,在轟隆一聲巨響中,萬戶,成為了世界航天史上第一個為天空而捐軀的人。
後人對於這種事總是抱著一種喜聞樂見的態度,或許會笑著搖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