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知,魏王又來揚州了,從京城裡捎帶了些東西,特意命人送來。
給範晉川的是兩本書,據說是範晉川找了很久的孤本,還有一樣東西是給鳳笙的,裝在一個盒子裡。
只看盒子外表貌不其揚,掀開盒子去看,也不是什麼珍貴物什,是一個竹節壺。
範晉川詫異道:“魏王殿下怎會送一把壺給方賢弟?”
送東西來的小太監道:“東西是德公公給奴才的,讓奴才務必送到。至於送的何物,有什麼寓意,奴才也不知曉。”
“替我謝謝魏王殿下。”鳳笙說。
小太監點點頭:“那奴才就告辭了,還得回去覆命。”
“公公遠道而來,還是稍作休整歇息才是,我這邊讓人領您下去休息。”
這太監也沒有拒絕,鳳笙便讓人領他下去了。
等人走後,鳳笙才對範晉川道:“子晉兄也是喜歡追根究底,魏王殿下是送書與你,大抵是下面人覺得光送你不太好,所以才會把我也順帶上。這壺估計是隨便挑的,何必較真。”
“我倒不是較真,只是覺得有些奇怪。”
“有什麼好奇怪的。”
說是這麼說,等鳳笙拿著那壺回去後,臉色卻並不太好。
她在桌前坐下,將壺從盒中拿出。
這竹節壺整體呈紫紅色,胎質細膩,光澤圓潤柔美,是仿著竹子的外形而做。壺腹分二節,粗壯矮扁,形狀宛如一顆粗竹從中劈開,其上覆有竹子的浮雕,質樸而不失雅緻。
鳳笙將壺蓋開啟,裡面什麼也沒有,似乎就是一把普通的壺。
她拿在手裡磨蹭了兩下,將之放在桌上。
她已經想明白其中的關竅,恐怕魏王送物是假,借物警告她才是真。竹節壺,大抵是應了那個‘節’字。
節,節制。
他知道她正在做的事?
想著魏王數次對自己說,別引火焚身,難道他知曉背後的隱秘,又或者知曉背後罪魁禍首是誰,而這個人是她萬萬惹不起的?
這一切終究只是鳳笙的猜測,她並未在此事多躊躇,更何況聽進去。
*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進行的十分順利。
這不過是從鳳笙這裡來看,實際上因近些年官鹽滯銷,鹽稅大幅度減少,早已引起了朝廷的注意。
而從今年開始,綱商運銷之官鹽,僅額辦的十之三四,運銷數量不及,自然鹽稅大幅度減少。
訊息傳上來,全朝默然,建平帝在乾清宮發了頓脾氣,更是讓人忌諱莫深。
隔了兩日,建平帝下旨讓兩淮鹽政及鹽運司上書自述,看到底是何等原因竟讓往年能達到千萬兩之巨的鹽課,跌至三四百萬兩,甚至還有下跌的趨勢,難道大周的百姓現在都不吃鹽了?
這叱責太過嚴厲,竟讓百官都不敢與之辯解。
而巡鹽御史顧碧昌,以及新上任不久的鹽運使賀綸,磨蹭了數十日,自述的奏章才接連至京。
一時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這兩份奏章上。
第44章
建平帝在早朝的時候; 讓人把顧碧昌和賀綸的自述奏章; 當著文武百官念了。
兩人的奏章說的很中規中矩,也都闡述著一件事; 官鹽滯銷的原因是因為私鹽氾濫。
私鹽氾濫已是件老生常談的事; 朝廷對於打擊私鹽十分嚴厲; 一旦被抓獲,就是砍頭的下場。且對於緝私方面,也是要人給人,要銀子給銀子。
可年年私鹽都在泛濫; 鹽課每年持續下跌; 與全盛之期相差豈止一倍。
從戶部的黃冊來看,大周朝的人口是持續增長的; 難道多出的這些人都不吃鹽?不吃鹽; 還能活嗎?
所以事情又迴歸到起點; 為何官鹽會滯銷。
其實滿朝文武誰不知為何官鹽會滯銷; 會滯銷不外乎兩點; 私鹽氾濫; 官鹽價格太高。
可官鹽價格為何會高?
以建平十年為例; 每引鹽約400斤; 一引官鹽市面售價約8兩銀不等。可實際上鹽從鹽產地購入,卻不過僅僅600文到700文之間; 這是鹽場場商購入的價格。
場商購入鹽; 轉手以不到二兩的價格賣出; 這其間有一兩多; 場商需要支付勞力,儲存、運輸,鹽課等費用,其實算起來,場商的利潤並不高,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再之後是運商,也就是真正意義擁有鹽引的鹽商。他們以二兩不到的價格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