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一下!”老安在前面的筏子上突然揮手示意,這裡的水流相當緩,撐筏子的人馬上把筏子靠岸。
其實在老安示意的同時,我已經知道了原因。雪山河流的源頭水質非常清澈,如果是不深的河,幾乎可以一眼看到底。我在筏子邊上發現,這裡的河床底部,好像沉著一個一個很大的陶罐。
這絕對是個很重要的發現,在此之前,峽谷內沒有任何線索,但是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河底的罐子就說明,這裡可能真的存在過一個文明。
和我想的沒錯,老安就是因為這些罐子而讓木筏臨時靠岸的。我們的人數有限,只能隨身攜帶必備的物資,潛水裝備帶不過來。不過好在河水緩慢而且不深,範團還有另一個人的水性都不錯,老安安排了一下,讓他們依次下水,先探探虛實。
過了一會兒,第一個下水的人上來了,水底的確沉著大概十幾只罐子,罐子大概有半人高,根據他的講述,我就判斷,那應該是黑陶。黑陶很古老,最早燒製黑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那是一種古樸但是實用的陶製品,在西藏還有其它一些地方,黑陶的燒製工藝一直流傳到今天,而且還有大熱的趨勢。
“能弄上來嗎?”老安問道。
“可能我一個人不行。”那人道:“罐子裡肯定裝有東西,否則沉不到水底的。”
“想想辦法。”
最後,下水的人就帶著繩子潛到水底,在罐口上把繩套收緊,然後岸上的人用力拉,藉助水的浮力,陶罐可以被拉到岸邊。
就這樣操作,第一隻黑陶罐很快就被拉了上來,在陶器發展的程序中,釉絕對是最創新和有用的一個環節。多少年過去了,這些沉在水底的陶罐因為那層薄薄的釉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