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的任命下接任海登行星地面要塞陸軍指揮官一職,直至今日,他已經與茵薩特人在這片荒蕪之地上交戰了十五年,是目前帝國內對茵薩特人的習性和作戰方式最為熟悉的一批覆制人軍官。
“陛下,這些生物是透過隕石碎片和一些大個頭天體偷偷潛入的。”臉上有一道猙獰疤痕的馬克上校恭敬的稟告道:“茵薩特人這種太空生物可以在太空環境下任意穿梭,它們並不像我們人類那樣會在太空中受到限制,所以它們往往會隱藏在一些個頭較大的天體或是隕石碎片中,並推動著這些天體靠近行星,突破大氣層降落於地面。”
“我們的地面火力網難道不能有效截擊它們?”羅賓對此感到不可思意,在他看來,當行星地面擁有一個設施完善的陸軍基地後,那麼便意味著整顆行星的大氣層都在防空火力的覆蓋範圍中,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是有太空艦隊先一步摧毀地面防空設施,否則的話,根本不可能有任何的東西能夠透過大氣層降落於地面。
“所謂的地面絕對防禦只不過是理論上的,陛下,在大麥哲星雲,天體與隕石碎片的密度遠比銀河系要高的多。在正常情況下,每天都會有數十、近百枚天體碎片透過大氣層撞擊行星地面。當然,假如要塞的能量儲備充足的話,全部截擊它們並不是不可能。可是目前的問題是,我們的能源儲備消耗太大。要塞所建立的太陽能系統因恆星風密度稀薄的緣故所能產生的能源只能維持要塞日常生態所需,根本沒有多餘的能量供應給武器系統。”
“日照……”羅賓皺眉抬頭望望天空,發現天空中的日照果然不強。
相比銀河系這類已經發展成熟的大型星系團,目前大小麥哲倫星系還只能算是星雲,而不算是真正的星系團。這使得星雲中的氣體儲量以及密度遠遠高於銀河系,其恆星數量也少於銀河系,並且大多都比較年輕,還未形成真正如太陽那般輻射範圍極廣的恆星風。因此,在銀河系被稱之為‘永恆能源’的太陽能系統在麥哲倫星雲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僅僅能滿足要塞生態系統每日所需的龐大消耗,而無法再有多餘的能量提供給武器系統應用於作戰。
“那地熱系統和核能系統呢?”羅賓問到了另外兩個人類能量系統的主要能量來源。
“地熱系統由於要將熱源網深入地下的緣故,遭茵薩特人破壞程度非常嚴重,這極大了影響了我們的地熱能源供應。目前唯一能正常運作的僅有核能系統,但……”說到這裡,馬克上校明顯猶豫了一下,但思慮過後,還是硬著頭皮說了下去:“但在五年前因您的政策變化,海登行星便終止了地面建設,這使得我們的地面核電廠規模有限,目前所產生的能量只能供應每日五到十發遠端太空電漿炮。所以我們現在只能攔截一部分隕石,至於另外一部分,我們只能無能為力了。”
“原來是這樣……”
從馬克上校的話中,羅賓明顯察覺到是自己五年前轉移軍事重心的決定,導致了目前這個惡性迴圈的產生。
而事實也正如馬克上校所說的那樣,在大麥哲倫星雲,恆星大多都比較年輕,因此行星群還遠不如銀河系中的諸多恆星系那麼穩定。在大多數情況下,行星的周圍都聚集著一些規模不大的小行星帶,而受行星引力影響,這些小行星帶中的隕石經常因執行軌道不規律的緣故相互碰撞,而當隕石碎片的個體小到一定程度時,便會受到行星引力的吸引向著行星飛來,穿透大氣層直接撞擊地面。
目前,麥哲倫星雲內的大多數行星都還沒有形成有足夠厚度的大氣層,因此,茵薩特人甚至可以不用裝備它們的生物裝甲便搭載隕石碎片降落於地面。在這個過程中,氣體摩擦所產生的熱量根本無法燒燬整顆隕石,也就無法阻止它們透過這種方式降落於行星地表。再加上在未裝備生物裝甲的情況下,未成年的茵薩特人完全可以利用自己軟體物體的形態將身體壓縮的只有拳頭大小。這也讓地面要塞無法準確分辨到底哪一顆隕石搭載有茵薩特人,就算在隕石在降落的過程中受到地面要塞的導彈轟擊,體積只有拳頭大小的茵薩特人也有很大的機率存活下來,躲在地殼深處慢慢恢復並逐漸壯大自己的族群。
假如帝國在行星地面所建立的陸軍要塞擁有充足的能源供應,那麼要塞的遠端電漿炮將有足夠的把握將每一顆試圖接近行星地表的隕石直接在半空中便轟擊氣化掉。可現在的問題是,恆星所產生的光照根本不能滿足遠端電漿炮的能量需求,而地熱系統又因茵薩特人在地殼深處的破壞而大面積癱瘓,唯一有用的核能系統還沒有形成大規模的建設。這所有問題的疊加,頓時形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