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曾經說過,學道的本意是兼濟天下,而不是獨善其身。自己剛才的想法,是自私了一點。
“還有什麼想問的?”念虛天師打量著丁二苗的臉色,問道。
丁二苗想了想,問道:“秦文君……在和我鬥法的時候,是你救的他嗎?”
“是。”天師一點頭,反問:“你知道我為什麼要救他嗎?”
這不是廢話嗎?知道我還問你?丁二苗搖搖頭。
“我救了他兩次,第一次是在吳展展的茅山大印之下。那丫頭也真是厲害,道心堅強,竟然可以催動茅山大印的須彌芥子陣……”天師有些出神,又道:
“然後在你的撒豆成兵法術中,我第二次救了秦文君。其實我這麼做,不完全是為了救秦文君,更多的……是為了你。”
丁二苗更加不解,張口結舌:“為了我?”
“是的,為了你。”天師點點頭,問道:“人在追求大道的時候,要經過必然的魔考,你可知道?”
“魔考?”丁二苗搖頭,道:“我從小追隨師父,卻沒有聽師父說起過這個詞。而且……我主要學習捉鬼法術,對於道法的研究,非常淺薄,充其量也就是略知皮毛,根本就沒有登堂入室。”
“不知道也沒事,我說給你聽就是了。這個詞,其實來自於一個故事。”天師一笑,緩緩說道:
“上古時期神人共處,有五帝大魔,號稱萬神之宗。但是他們有天福而無天德,常傲慢自大,稱自己與諸天上帝齊功,經常在上界與諸天戰鬥。天上神魔相爭,則人間浩劫不斷,兵戈四起,狼煙萬里,病疫橫生,生靈塗炭。
元始天尊悲天憫人,便派遣真武大帝,以無上法力降伏群魔。
從此以後,諸大魔王束手臣服,皈依太上無極大道,共在元始天尊前發大誓願,若未來世間有學道求仙者,諸大魔王並與諸天神眾記人功行,設立種種關卡,以考驗學道者的心性,或以種種美女迷惑人心,或以種種惡毒磨礪人身——是為魔考。
有能順利透過‘魔考’的學道者,則諸大魔王同為保舉,上登仙界;若是受不了‘魔考’,半途而廢的弟子,便是魔王也要感嘆:‘爾不樂仙道,三界哪的過?其欲轉五道,吾當復奈何?’
秦文君心魔已生,恰恰就是你的魔考。你若過不去這一關,便休想步入大道之中。明白了嗎?”
丁二苗思索了一下,道:“按照這樣的說法,那麼人世間的一切艱難險阻,豈不都是魔考?秦文君是我的魔考,我把他殺了,魔考不就是過去了嗎?”
“錯,你若殺了秦文君,你便進入了魔道,不是過了魔考。”天師緊緊地盯著丁二苗的雙眼,道:“別以為只有秦文君有魔心,你和吳展展也有。把持不住,便要入魔。”
“我們有嗎?”丁二苗愕然。
“有,你們在鬥法之時,都有除掉秦文君的心思,這就是你們的魔心。”天師又攏了一下頭髮,道:
“這次鬥法,我一直移魂在一邊,所有的事,我都看在眼裡。平心而論,秦文君罪不該死。”
第1355章 代理
丁二苗默然無語,天師這是在跟自己講道理擺事實啊。
秦文君雖然不該死,但是不可否認,他在作死。他混進道門之內,企圖奪取龍虎山天師令,這份動機,本來就不純。
再加上後來,吳展展打算饒了他,而他卻偷襲吳展展,這才讓丁二苗大怒,動了殺機的。
按照天師的說法,只允許他秦文君無所不用其極,就不允許自己動起殺心?
這狗屁魔考,乾脆叫人逆來順受算了。
突然響起胡玫的事,丁二苗的眼神裡閃過一絲狡黠,問道:“如此說來,有個叫胡玫的狐狸精,就是龍虎山的魔考?”
根據胡玫的說法,這件事就是龍虎山的醜事。丁二苗拿出來擠兌一下念虛天師,誰叫你繞來繞去繞彎子的?
誰知道念虛天師一點不意味,道:“原來你也認識胡玫?沒錯,她就是龍虎山的魔考,考驗了先師,也考驗了我。不知道這個胡玫,跟你說了些什麼?”
“她說是上一任天師慎虛,允許她成人,在人間行走的。我也親眼看到,她的背後,有龍虎山的法印。所以我見到她的時候,她是人,不是狐狸。”丁二苗說道。
念虛天師點頭,問道:“沒錯,是這樣的,她還說了什麼?”
“她還說……”丁二苗猶豫了一下,打量著天師的臉色,道:“她還說,她和慎虛天師有男女之情,彼此相愛很深。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