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騎兵一直追到袁軍營寨三箭遠的地方時候,瞭望塔上的郭嘉等人用望遠鏡察覺袁營正在調集投石車,才被王奇下令撤回。
此次出戰,袁紹當場戰死五千騎兵和三萬步兵,傷者不計其數。尤其是不少被重騎兵踩踏過的,更是和死者無異。戰鬥力至少減了五萬,袁軍實力大降。
**********************************************
反正鄴城已經丟了,再急著攻擊也沒用。袁紹乾脆堅守營寨不出,在想出對策之前不再準備主動進攻。只是偷偷的派人去王奇的後方,聯絡原來忠於自己的豪門,讓他們聯合起來,在王奇的後方給他搗搗亂。還悄悄提供軍械,鼓勵他們武力和王奇鬥爭。
後來許攸又建議,認為王奇如今實力巨大,已經不是自己一家可以對付的了,讓袁紹以車騎將軍的名義,從海上下書給江南的曹孫呂三家,從匈奴鮮卑哪兒送信給西涼的韓馬,以及蜀中的劉備,幾家聯合起來,共同抗擊王奇。袁紹接受了這個建議。
兩家這麼一相持,竟然足足相持了近一個月,直到周瑜經過千辛萬苦抵達了河間郡,接到訊息的袁紹為了首府信都的安全考慮,才不得不撤兵退守信都。
當然,這期間,王奇軍和袁紹軍也是相互交過幾次手的。不過勝負都不大,對整個戰局都沒什麼影響。
王奇眼見袁紹死守營寨,強攻的話,絕對會傷亡巨大,反正等周瑜到了袁紹的後方,到時袁紹肯定會後撤。趁著現在也閒著,乾脆派出一部分士兵,前去攻打冀州南部一些還沒打下的城池,在進行下一步行動前,得到一個穩定的後方。
袁軍的主力全都被袁紹召集到一塊兒了,此時那些城池都很空虛,半個多月後,趙國全境和清河國南部,已經完全落入了王奇的掌控之下。
至於袁紹派人鼓動冀南豪門作亂,在鎮守鄴城的姜囧(姜維父親)指揮下,很快就被平定,甚至還讓他抓住機會,清除了一些沒來得及反叛的家族。至於平民百姓,在甄家的安撫下,基本沒什麼人作亂。寥寥作亂的一些人,也被快速鐵血的鎮壓了。
而王奇在平定叛亂後,又宣佈將對今年新攻下的地方免賦稅一年。
此舉贏得了百姓的好感,原來的仇視心態不再,甚至還寫信告訴在冀北的親友,幫忙宣揚王奇的威名。冀州的普通百姓已經對王奇產生好感,不再像剛開始那樣完全支援袁紹了。
第一百九四章 不戰屈人
信都城是袁紹的新治所,她原來只是一座比較大的城池而已,並非什麼戰略要地。即便被袁紹定為治所後,也僅僅是將城牆略微加高而已,並沒有對她進行擴建或改造。
城池小,袁紹的十幾萬大軍,根本沒法一下子擠進城去。袁紹覺得反正自己的兵馬數量和王奇還差不多,乾脆直接依城防守好了。
所以當王奇率大軍趕到信都時,發現信都城外有兩個五萬人的大寨,兩寨互為依角,和城牆上的守軍形成立體的防禦工事。
面對著這個雖稱不上固若金湯,卻也滴水不漏的防禦工事,王奇反而笑著點點頭。袁軍雖然才能之士很多,可惜根本比不上自己軍中的那幾位。這樣的佈局,早在眾人的預料之中。
王奇還是沒有強攻,只是在城外十里處下寨,建造防禦工事,準備長久對抗。現在的情況,完全符合當初既定的策略。接下來的具體作戰,基本要因勢而行了。
王奇的大軍抵達信都城後沒幾天,周瑜的聯絡書信就已經悄悄的送到了王奇的手中,信上介紹了他這一路的大致過程。
冀州雖然一馬平原,基本沒什麼可以阻攔一下的戰略要塞,但周瑜也不可能完全避開城市行軍。幸好周瑜在幾年前奉王奇之命前來冀州聯絡義士時,就已經和一些因為忠於韓馥而遭到打壓的人聯絡上了。由他們做先導,這一路行來,大大小小十幾仗,全都輕易取勝。殲敵數千,擊潰敵軍上萬,自身也傷亡了幾百人。
袁紹為了備戰,已經將各地的軍隊基本調走,還沒有那個城池是三萬騎兵的對手。那些大的城池,為了自己安全考慮,在知道周瑜的騎兵過境時,大都選擇了閉門防守。周瑜也不去管他們,一般都是繞城而過。僅有一些小城鎮,被周瑜看中用來進行補給。
其中周瑜特別提了常山這個地方。冀州南部的民風已經變得文弱,但冀北之民還是比較彪悍的。當週瑜的大軍抵達常山真定時,部隊就遇到了麻煩。
常山太守雖然在知道周瑜入侵時,沒有作戰的打算,但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