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重騎兵是不需要的。
重騎兵在這個時代,最大的威力就是其強大的衝擊力。
大漢軍的重騎兵,一般是五十人一排,十排一隊,十隊一旅,透過連綿不斷的衝擊,將敵人的陣型切割開來。
在四月到五月間的戰鬥,大漢軍隊與匈奴軍隊交手三十一次,斬首三萬多。
但是,自身也有嚴重的損失,一萬多士兵,永遠的躺在了草原之上,其中包括八百多重騎兵,而且更嚴重的是,重騎兵叢集已經徹底的失去了戰鬥力了。
這裡所說的失去戰鬥力,是指重騎兵的戰士以及戰馬都已經到達極限了,再強行繼續戰鬥,已經不明智,因為,那會使得絕大多的戰馬和戰士,從此再也無法上戰場。
所以,鑑於以上事實,田勇所部已經停止了繼續前進,他們原地紮營,並派出信使,向高遠求援。
而在長安的李雲,也終於決定進宮說服劉徹,實施釜底抽薪的計劃。
這個計劃的核心思想就是,用匈奴人打匈奴人,月氏人打月氏人,鑽匈奴與月氏等遊牧民族在制度上的漏洞——奴隸制度。
如前所說,奴隸是可憐的,悲慘的。
但同樣的,長期的壓抑,以及悽慘的生活,使得他們可以為了一口飯,一小會休息時間,付出他們的一切。
在奴隸們眼中,他們根本不認為自己是匈奴人,抑或其他任何民族,他們只認自己的主人,或者說,給他們東西吃,房子住的人。
而對他們來說,最寶貴的東西,應該就是自由了。
所以,李雲決定給草原上的奴隸們自由,點燃這把徹底燒燬奴隸制度的烈火。
最終,劉徹被說服了,因為李雲告訴他,不需要擔心大漢會沒有奴隸來修築道路,那些正在修築道路,開墾荒地的奴隸們,完全可以換一個名字。
恩……戰犯如何?
他們在戰爭中對大漢國造成了嚴重的傷害,所以……現在他們只不過是在孰還他們給大漢國造成的損失,用勞動來表達懺悔。
至於那些買來,或者販賣來的奴隸,那可以算成僱工嘛……
儘管這樣說有些無恥,但是……政治從來都是無恥的,更何況,在實際上,大漢國的奴隸至少可以保障生命安全,至少可以保障一日三餐,比起原先,確實好多了。
至於今後,武裝販奴是到了限制的時候了。
否則,這些私人武裝很容易壯大,造成尾大不掉的事實。
建元五年,車騎將軍威遠侯臣雲覲上。
上謂:卿所為何來?
雲曰:臣之所為,固為陛下千古之名爾。
上苛之,望左右而言:此何意?(①⑥K)
雲俯而奏曰:今王師伐逆,然逆匪伊稚邪,兇殘如虎,其附如狼,眾逆常裹脅他眾,掠他部人口,以供己之淫樂。陛下天之驕子,威遠之君,皇皇之主,豈可任右逆匪橫行(奇*書*網。整*理*提*供),禍害萬民?
臣嘗聞古之聖賢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瀕,莫非王臣,然今陛下,安座於上,豈聞寨外萬民,陷之於水火,終日嗷嚎?
上曰:此非吾民也!
雲請奏:陛下繆也,王旗所到,既為王土,王旗之下,即為王民,彼匈奴者,殘暴之族也,自古以他人之苦而為己之樂,然吾中央上朝,自古即文明之朝,豈可續之以彼之暴?
上悅,大喜,乃加雲以護北將軍,宣撫使,授其以便宜行事權。
七月,雲至匈奴之境,廢萬奴枷鎖,還之以自由身,塞北遂逐安。
太史公曰:上將之師,仁義之師也,所過處,萬民不擾,猛將之師,虎狼也,所過者,片瓦不曾存,然名將之師,士如虎狼,律如鐵。
嗚呼!餘觀雲之師,正所謂名將之師也,雖上古三賢之時,亦不得多見
——史記·威遠侯列傳。
第一第十一節
李雲是七月中旬到的河套草原。
在這裡,他看到了十萬多衣不遮體的匈奴奴隸,還有近二萬戰俘。
其實,絕大部分匈奴人,並不是史書上記載的那麼兇勇鬥狠,相反的,匈奴人一直有過當俘虜的傳統。
當年,在那個月氏族稱霸的歲月裡,每每月氏軍隊襲擊過來,大大小小的匈奴部落,便立刻投降,爭當新主子的奴隸,更有甚者,為了爭取到新主子的青睞,這些部落的酋長,甚至派出了自己的親兵隊,幫月氏人打匈奴人。
這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