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1 / 4)

友好的道德,與牟韓功守同盟,任何對協議一方的攻擊,都將視為對同盟的挑釁。第三,本著迅速反應,迅速支援的基本原則,牟韓國在都城劃出一個適當大小的土地無償租借給帝國軍隊,當作基地使用,帝國駐牟韓軍隊的規模視情況而定,駐牟漢軍開支與花費由牟韓承擔!

這份協議在李雲看來是吃人不吐骨頭的不平等條約,但是在牟韓王高節看來,卻是一根救命稻草,要知道牟韓王高節本來就擔心馬韓和辰韓伺機攻打他,這下子好了,有了這份協議,哈哈,牟韓國的統治就永遠穩固了。

至於漢人燒了自己的都城,那根本就算不了什麼了,多燒幾個也無所謂,而牟韓官方則立刻下意識的將漢人排除在這次戰爭之外,選擇性的忽視了。

這便是棒子的好處,他們永遠不會記恨強者,只會臣服強者,以至於許多年後,牟韓的教科書中根本沒有漢軍進攻過牟韓的記載。

馬韓和辰韓見車韓簽了這樣一份協議,立刻就一驚一乍的嚷著也要加入進來,李雲自然也樂得多兩個幫他提供軍隊的幫手。

十月十九日,馬韓,車韓,辰韓的國王一起來到遼東城,簽署了《北方共同防禦條約》簡稱北約。北約組織後來發展迅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集體安全防禦組織,同時也是一個其他民族或地區併入大漢國的橋頭堡。

第一第三十一節 法制

北方共同防禦條約簽定一個月後,遼東城下了紛飛的小雪,本就泥濘的道路開始變得更加難行。

不過在遼西的沼澤地區,由於天氣開始變得嚴寒,在某些地方,沼澤開始結凍,使得原本狹窄的通道,變得通暢起來,來自帝國各地的商會成員們一面詛咒著該死的天氣,一面在遼東軍隊的護送下,朝著遼東城進發。

由於是冬季,即使是高句麗人,也不會把手上多餘的牲畜變賣,所以這個季節註定了遼東地區的貿易屬於單向貿易,即商人們只需要將內地的物資運送到遼東,而沒有半頭牲畜可以拉回內地,這種貿易的結算方式,是以現金進行結算的。

所以商人們並沒有多大的熱情,純粹是完成任務一般,誰叫從遼東販運牲畜回帝國內地的利益遠超現金支付。

在這個冬季,遼東方面的需求已經由最初的軍械轉向價值昂貴的絲綢,食鹽以及某些特殊物品,當然一直大熱的自是熟練的工匠。

由於帝國現在的政策,註定了大規模移民墾邊屬於不可行,為了補償遼東方面對人口缺口的損失,少府和丞相府破例對各地往遼東方向的自由移民不加限制,更應遼東方面的要求,特別鼓勵各地工匠移民。

同時,臨邛商會的諸人也格外看重了遼東地區的投資前景,大量的資金趁著冬季的閒暇機會,湧入遼東城,各種手工作坊紛紛興建,只是礙於目前的人口問題。才得不到真正地發展。

但是任誰都看的出,在遼東當地建立一個作坊,對於自己生意的幫助,再加之遼東地區的作坊,帝國已經承諾,五年不徵繳商業稅,所以各地的商家自是不會放過這樣的一個機會,就連洛陽寧家也在遼東城中開設了幾個大小不一的作坊。派駐了一批熟練的工匠進駐,似乎有意圖與李雲修復關係,以求得參與到每年那利潤龐大地邊境牲畜貿易中去。

對於寧閥的示好,李雲自然不是白痴,與寧閥這樣一個有著龐大地方勢力的家族為敵,是他所不願意看到的,因此也並沒有為難他們,反而徵詢了臨邛商會總會成員的意見。

不過目前看來,臨邛商會與寧閥的鬥爭已經越來越趨向白熱化,憑藉優良的做工以及低廉的價格。臨邛方面的商品以物美價廉的優勢,開始向寧閥地傳統商業勢力範圍,洛陽以及河東發起全面的衝刺,一路上破關斬將,若不是由於鐵器等產品產量一直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其無論生產多少,總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恐怕寧問現在就得面臨全面的經濟危機。

在這種情況下。商人們眼瞅著寧閥就要被自己鬥跨了,如何肯罷手?

這一年多采,臨邛商會各巨頭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李雲原先的估計,在捆綁了各自利益後,放棄恩怨團結起來的卓王孫與張正範,這兩個老狐狸在五月初由於對地方教育以及水利事業作出地突出貢獻,已被蜀郡太守竇常分別舉為賢良方正。得天子接見。分賜關內侯的榮耀。這標誌著這兩個商人最終走出地方影響,距離世家門閥的腳步近了一步。

張家女婿司馬相如也被舉為孝廉。在長安論策時,以華麗的詩賦打動本就酷愛寫詩,賣弄文筆的劉徹,得授蜀郡廣安縣令的實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