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中工作,黑煙滾滾讓程攀感到了一絲自豪,大工業什麼叫大工業,就是讓鋼鐵給人防護,給人攻擊,讓人類按自己意願改造天地。首先是馬鞍山上開採的鐵礦石被四輪馬車運到碼頭,再由船解除安裝到小黃洲鋼鐵基地,由上游而來的運煤船順流而下。在三月到六月這三個月裡建立的不僅僅是鋼鐵廠,還有簡易的水泥窯,磚窯。各類工人數量達到10000人,原先每一個識字的工人都升級為管事。
在這次擴張時程攀的公社組建再也沒有那麼慷慨了,一套鐵質農具照樣分發但是改為貸款,以秋收後交糧後的收成的十分之一來還,第一次在公社播種到收成的伙食不在由程攀包,同樣要以十分之一的收成來還。此外程攀將交過一次糧的公社的三成稅定在四十斤,四十斤糧大於三成收成,那就以三成算。
仔仔細細的算,程攀還是在做虧本生意。程攀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省幾個糧是讓轄區的民眾認識到付出和回報是相等的。
由於程攀去年打跑官軍的威名,傳遍四野。同時縣官也沒有宣佈程攀實在造反。程攀的改造社會也沒有遭到其他勢力的反對(反對的都死光了),在程攀強大武力的帶領下,大多數人的跟風下。和州的群眾十分配合。由於對自身沒有損害,又有一些小利,同時看大家都這麼做,大多數都會隨大流。正真受到損害的一些小地主(小地主的定義家庭人口平均擁有30畝地),他們被強行消減到每人30畝地這個底線上。還有一些宗族勢力,但是由於程攀不承認族田這一概念,加上火槍的威脅,宗族內部就為分田鬧得雞飛狗跳。
自1341年六月程攀終於掌控了四分之三的和州(另外四分之一靠近無為縣,程攀將其作為緩衝區),管轄範圍達到2000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5萬人。儘管程攀仍然對新管轄的土地有些消化不良,但是新的秩序已經建立。
第二十四章交糧我們是良民
七月份時,和州的早稻成熟了,一大堆一大堆的稻穀堆積著,農民們喜悅的望著收穫,與往年不同這裡面一大部分將搬到他們自己的家中。在扣除貸款和吃飯的糧食後,程攀開始一家一家的分糧。當確定糧食終於進了自家的門後,農民們發出了歡呼聲。程攀知道自己已經在這片土地上站住了腳跟。而小黃洲上則是每十戶人一組的公社之間互相攀比這次收成的糧食產量。十戶人一組的公社正好適應現在的生產力,如果公社的規模更大,就會產生磨洋工,吃大鍋飯的的現象。十戶人家在一起工作即能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在工作中監督,畢竟誰要是偷懶就是損害小集體了利益,小集體因為小所以個人佔得份額就大,每個農民都會關心。誰偷懶下次就把他踢出公社,重新拉人進入。儘管每戶人家的勞動力有差別,有的年紀大或發育不良的人力氣小。或者是家中半大的小子多(男子超過20歲單獨算一戶)家中的勞力多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種制度程攀目前還沒看出太大的問題。
再分過糧食之後程攀將約定好的稅糧主動運送到和州城中,由於鐵器的大量運用,以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雖然每畝20斤的糧食是低稅,但是今年交的糧食反而比往年多。陳縣令看到縣庫中充盈起來,半餉嘆了一句:“程秀才本治世大才,奈何做賊”。
當和州的糧食運到壽春時,莫日根派人仔細的檢查核對了今年的夏徵,發現與往年相比還略多,笑著說道“和州的知縣還是挺有手腕的,這次夏糧的事情我很滿意”。“那出兵剿匪的事?”真在記賬的幕僚問道。莫日根頓時怒氣衝衝的說道“那幫禿驢為了搶地搶錢練歡喜禪的時沒想到朝廷,在鄉里吃虧了反而要朝廷花費錢糧去幫他們搶地,簡直就是笑話”。讓我從地圖上來看程攀現在的地盤處在河南江北行省與江浙行省的交接處,這個地方屬於一個三不管的屬性,這裡由於處在兩個省的邊緣,程攀這次社會改造得罪的人,與元朝正真掌權的人僅僅有一些裙帶關係。在莫日根看來只要不打朝廷的臉如打下縣城,同時徵稅順利。地方上的爭鬥根本沒啥大不了的,如果元朝大軍還要為每個小貴族鎮壓佃戶,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朝廷嫌錢多啊。莫日根出於對大元鐵蹄的充分自信,對程攀這樣的小勢力造成的威脅出於無視狀態。從目前來看這幫盜匪還是挺識相的。於是莫日根下令“向無為軍戶所發報,今年年初從江浙行省流竄過來的盜匪,今日已經流竄出省,讓他們帶人去看看,同時通知和州知縣招待一下”。
這份公文很快就傳到程攀的案頭。程攀仔仔細細的研讀了這篇公文的意思後,派人向陳縣令送去了兩百兩白銀。
程攀一邊調集護村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