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必須要矯正日本國民這種把戰爭當兒戲的行為。
原時空中有的學者曾經舉例中國建國後打抗美援朝是不必要的,原因是當時美國沒有制定侵略中國的計劃,是的,美國是沒有制定這個計劃,但是是因為考慮到可能遭受蘇聯的抵制。實際上蘇聯人也沒有為中國的東北拼命的計劃,東北這個地方好啊,如果美軍在朝鮮不被打一頓的話,而是發現中國不抵抗,美國總統不迅速修改計劃支援老麥在東北割一刀,那美國高層就是傻子。
現在的情況也一樣,程攀理解日本下克上的傳統,但是這個事情絕對不是中國的責任。中國沒必要包容。如果中國對這次日本人越境的行為容忍的話,就會讓日本高層將中國的底線往鴨綠江以北判斷,以後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越境,所以程攀立刻做出了戰爭的姿態準備給日本人長長記性。
原本程攀也沒有計劃打朝鮮戰爭,程攀想要日本在經濟危機中崩潰,但是程攀錯誤的判斷了掌握了力量的日本是絕對不會靜靜的死亡,最起碼也要轟轟烈烈一會,程攀就真的讓他們轟轟烈烈的。日本在朝鮮鴨綠江南岸佈置了三個常備師團一共七萬人。佈置了碉堡群等防禦工事,但是空襲來的太快,在日本越境之後鐮錘社就將東北的戰機集結到了中朝邊境附近,650架飛機同時起飛在一個小時內對三個師團的所在地實施了轟炸。碉堡像蛋殼一樣被轟碎,日本士兵的身體如同裝了水的氣球被重拳打擊一樣被衝擊波震動血管爆裂,面對高速彈片,人體骨骼如同枯枝一樣脆弱。
日本人宣稱一個一個日本士兵可以打三個中國士兵,好吧在鐮錘社的五萬東北軍隊進攻鴨綠江以南時三個師團的指揮部彈,藥倉庫,重點防禦區域都被轟炸機點名了,三個師團沒有組織起有效的抵抗,就被強悍的東北軍擊垮,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十年前這些東北軍的大哥還是日本軍人認為可以利用的炮灰,現在他們開始領教這隻被他們曾經蔑視,現在被工業化武裝的力量的,在朝鮮北部五個師團被殲滅後,日本在朝鮮南部的兩個未滿編的師團一共三萬人開始北上阻擋中國東北紅軍,這時候日本軍人再訓練有素他的鋼鐵就是那麼多,他的火力高不到哪去,尤其還是大量鋼鐵被海軍佔用的情況下。日本這幾年唯一增加的重火力就是擲彈筒和手榴彈。
而東北紅軍入朝之後大量履帶推土機開始進入朝鮮在當地修建簡易飛機場,而第二波大約十萬東北軍隊也開始入朝。東北紅軍在跨過鴨綠江後停滯一會。此時日本的兩個師團正在向北邊趕,戰爭中出現了一個空檔。
此時日本國內已經被朝鮮驚變給震驚了。在此時日本人的思維中,中國鐮錘社革命之後雖然強大了,但是日本人認為自己依然可以和鐮錘社平起平坐。嚴懲暴支的口號響起來。此時日本的明治已經死了但是伊藤等有頭腦的日本人還在,伊藤當然知道中國是為什麼戰鬥,伊藤知道中國的國力,但是處在所有人認為日本可以和中國平起平坐的大環境思想中,在朝鮮軍隊越境事件發生後沒有想過向鐮錘社解釋而是準備將這筆賬攪亂。他低估了程攀的決心,國力弱小的政治家就算再英明,可是失去了對強國國力的敬畏之心,外交也會出現失誤,對程攀來說中國花三百多萬鋼鐵打這場仗是個小意思,伊藤壓根就沒有敢往這裡想,他依然把日本四十萬噸海軍作為籌碼思考。朝鮮機場在快速建立的這段時間,東北五萬先頭部隊跟日本交火了。由於日本的國力弱小,他的彈藥補給不夠加上長期鎮壓朝鮮人的需要,散兵線戰術沒有在日本陸軍中變革,他們變革不起,散兵線必須是要有機動連續火力存在的,日本陸軍無法支援這個浪費彈藥的戰術,加上散兵線在對付朝鮮亂民中無法發揮刺刀集團衝鋒的威力,日本陸軍覺得散兵線是個無用的戰術,整個日本陸軍還沉浸在乃木希典發明的肉蛋戰術中。
火力薄弱不是罪,利用掩體節節抵抗節節防禦還是有用的,但是日本軍校腦殘,根本就不重視防禦戰術,在日本軍校的考試中所有回答都不能脫離進攻,講到防禦那就是犯了路線錯誤。
就這樣火力薄弱的日本軍人對東北軍臨時建立的防禦戰壕發動了主力進攻。張強是一位狙擊手,狙擊手的要義是找有價值的目標實施打擊,喊著“沙吉吉”高舉明晃晃的指揮刀的日本軍官成為了優良的靶子,但是打完這槍之後,張強就發現自己沒必要開第二槍了不是沒目標而是衝鋒的人太多,用狙擊彈和機槍手搶人頭這是要多傻才能做出來的行為…偶爾幾發擲彈筒發射的手榴彈在紅軍的陣地爆炸,沒有造成多大的傷亡,東北紅軍這次帶著鋼盔穿著防彈背心。這兩樣防具防子彈那是天方夜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