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共和勢力半環繞的蘇南彷彿是共和的禁臠北邊的張士誠不來,南邊的方家軍更是不願意北進。漸漸地蘇南的一些地主將資金投入蘇南辦廠開始賺錢,蘇南的地主們開始一窩蜂的將資金向共和流入。一些土地超過共和土地法上限的地主已經自覺的將土地拆分給親友,一些宗族族長也為了避禍將土地產權平分,所有的分地之人按照共和的形式簽訂一份協議,湊份子對族中教育祭祖等一系列事情平均出錢操辦。蘇南的蒙古人都開始取漢人的名字。蒙古四等人的一系列偏向蒙古人的法律已經沒有人去遵守了。蘇南逐漸的在向共和靠攏。去年最具有代表性的時間是,福壽督軍找了一個藉口停止向北邊運送皇糧,要知道共和一直沒有掐斷元朝從南方運糧的渠道,浙江方家軍崛起浙江的皇糧已經沒了,現在蘇南已經發現只要共和願意,北方永遠都不可能南下了。搞好和共和的關係才是真的,現在福壽已經在共和有了產業,在蘇南海邊有四個水泥砌成的鹽場。利用工廠賺錢的福壽自認為和共和的土地政策毫無衝突,自己現在只掌管著軍隊,法律審判之類的毫不過問,還改了個漢名叫胡壽,四處做善事培養善名。已經在考慮蘇南併入共和時如何保持自己的日子舒坦。
福壽這樣的人已經在蘇南高層中佔了很大一部分。共和對這種岔開雙腿赤裸裸的示好,沒預料到。也許是看到其他地方地主反抗共和改造政策的下場。蘇南這個地方在共和身側承受的心理壓力極大。開始想尋求一條活路。這些地主階級被動的轉型,同時向小學生問父母作業一樣問這樣做行不行。改正可以避免捱打。而且主動改正的當工廠主結果要比被動改正重新白手起家的結果要好,這些蘇南的鄉紳們想象共和尋求驗證。
對於蘇南這種情況共和高層正在討論,按照程攀革命的理論,革命不是為了殺人而是改造舊的規則,這一點蘇南願意主動去做,並且有意遵循共和的意願統一。這是加速共和統一的契機。但是一些人認為這是舊階級的力量在儲存實力,共和不必理會,未來兵入蘇南按自己的方案去做。
最後討論的結果統一了,共和支援蘇南的改變,但是共和的政策不會進行任何妥協。程攀以共和最高指揮官的名義回覆福壽,第一共和的土地均分政策不會改變,但是共和保護所有人非耕地的財產包括佔領土地上原有的工廠。第二,橫行鄉間罪大惡極者在共和統一時必須得到公審判決。第三,共和將嚴守人人在法律上平等。沒有任何人享有特權。
這三條提出後,程攀最後加一句,共和將在三年後佔領蘇南。請蘇南的執政勢力看著辦吧。
得到這三條江南的紳縉階層鬆了一口氣,共和還是給了一條活路,至於在鄉里橫行的人又但是很少。誰願意坑害自己老鄉呢。至於那些本來在鄉間橫行的人,則準備跑路了。蘇南的蒙古人得到這個訊息,知道共和沒有清算蒙古人的打算但是這個公審最大惡極有些棘手,作為蒙古貴族誰沒有對漢人農民囂張過呢。賣地改姓名,換個地方,這些蒙古人找到了規避的方法開始行動起來。蘇南的地價開始暴跌,由於三十畝地的上限,很多有錢的地主還不敢買,只好有的蒙古貴族只好直接分給自己的佃戶。帶著金銀走了。蘇南被程攀一句話上下自動改造起來令天下各個勢力的大跌眼鏡,有的書生們戲稱“共合軍未至,程攀皇命滿江南”。另一個聲音回道,“那裡過去皇帝命江南江南變法,蘇南的鄉紳也要抗爭一下,不會像這麼唯命是從”。
蘇南的事就是這樣。讓我們繼續說海南島的事。
第一百零二章新政策
公元1353年二月中旬共和的兩個師的先遣部隊在海南島東邊文昌市登陸,共和在行動前瞭解了那邊的戰鬥形式,北方硝煙瀰漫的戰鬥方式還沒有傳過來,現如今廣大大地上看不到火藥的爆炸,完全是血肉橫飛的場面,人類手持鐵質兵器對砸對砍的戰鬥模式。共和這隻大老虎南下行動可以說是將“戰火”燒到了南面。
海南島上的黎族軍隊可能是在廣東與何珍起義軍作戰時砍人砍出自信,看到北邊的反賊到了自己老家門口,決定帶著家中的兒郎將敵人趕下海。但是他帶著兩千黎兵來到共和登陸的附近,看到共和的一萬人駐紮的大營以及嚴正的軍容,心裡有些沒底決定先退回去,從長計議。
共和方面的主官是陸海軍長,好不容易撈到一次仗打陸海是不會讓機會流失的。而且這次也許是陸海幾年裡最後一次指揮著非本土共合軍在海外領地戰鬥了,隨著北方戰爭場面的不斷升級。共和海外領地採用的排槍槍斃戰術已經不佔據優勢,或許在武器方面擊發槍的射速精度射程方面還有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