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傳說,是說這種木頭是吸收天地精華而生的,用它做棺材可以保證屍體永久不會腐爛,甚至可以讓人尸解成仙。當然,這種說法從來都沒有被人驗證過。
像這種異類的天材地寶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哪怕是皇帝也不行。據說當年秦始皇去東海求仙的時候,途中經過一個神秘的小島,在那個小島上就發現了一棵地棺。秦始皇為人暴虐桀驁,又貪婪成性,想把這棵地棺弄回去,便派了十個經驗豐富的工匠一連鋸了三天才將它弄斷,結果在運回來的途中那裝棺材的船隻突發大火,連棺帶船都沉入了大海,秦始皇也只能望而興嘆,也是在回去的途中,秦始皇便駕崩作古了。
所以,如果這口巨棺中葬有人的話,那其人身份一定無比尊貴,有可能是這個地方的某一代統治者,而那些石臺上的古屍,極有可能就是殉葬的人了。
“百屍朝棺?”我心中一動,好像是想到了什麼。但當想仔細去斟酌的時候,那突來的一絲靈感又煙消雲散了,腦袋裡只有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地棺裡藏著的究竟是什麼東西?
我忍不住心中想開啟巨棺的**慢慢走了過去,只是這巨棺如此的巨大,連棺材蓋子都足足有半尺多厚,可想而知它一定非常沉重,如果要僅靠我一個人的力量的話,要想將它弄開我還真沒有那個信心。
“算了,多想無用,姑且就試一試吧!”
我將雙手放在棺首的位置,可沒想到剛使出一半的力氣,巨棺便被我推開了一條縫隙。
我愣住了,這也太輕鬆了吧?急忙低頭去看,很快就發現一個非常巧妙的設計。
在這巨棺和棺蓋之間竟然有一個卡槽,原來這棺材本身就是推拉式的。但棺蓋沒有緊緊貼住棺體,在兩者之間有一道一指寬的縫隙,裡面橫放著許多手指粗細半寸來長的圓形木節,來充當棺蓋的輪子,棺蓋與棺體就好像火車與鐵軌之間的關係,所以我才能那麼輕鬆的便推開了。
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與手段真是讓人難以想象,這種木材如此的堅硬,要如此精確的開鑿出一個卡槽和製造這種精妙的設計,就算是在現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這口巨棺可是不能隨意挪動的。
很快便將這巨棺推開出一條兩尺來寬的縫隙,我將電燈往裡面一照,當即便有些傻眼了,這裡面同樣是什麼都沒有,空空如也。
不能吧?我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揉了揉眼睛,但仍然什麼都沒有看到,這確實就是一具空棺。
我一下便將棺蓋推到底部,從頭到尾都檢查了一邊,除了在棺底中心的地方有一個方形的凹槽之外,什麼都沒有。
我只好將注意力都放在那個凹槽上面,這凹槽是個純粹的正方形,長高寬都有半尺多,看樣子,裡面原本應該放置著什麼東西,比如盒子之類的。難道是古時候有一段時間也流行火葬,這便是放骨灰盒的地方嗎?我心中升起這樣怪異的想法。
第三十章 棺中的凹槽
這時,一瞥之下我看到在這個凹槽的底部有一片痕跡,應該是被壓出來的,用手摸了一下,還有不平的觸感,應該是原本放在這裡的東西因為時間太長才留下的。特麼對於我只有一句話,更新速度領先其他站n倍,廣告少
我仔細注意著那些痕跡,慢慢發現這些痕跡組成一片奇異的花紋,看起來像是一幅圖,但是卻看不清楚。
然而,忽然間我又覺得這種圖案看起來有些熟悉,仔細一想才記起在來時經過的那個觀星臺因為月光照射印在地上的白色小點所組成的便是這樣一副圖案,而且,更讓我震驚的是,現在我才想起來,我從河南弄回來的那個十重棺的底部也有這樣一片花紋,只是十重棺上那是反面的,但是如果要印下來的話,就跟我現在看到的一樣了。
我又用手比對了一下,結果卻發現這個凹槽的的大小跟我那個十重棺非常的吻合。
我有些傻眼了,這是巧合嗎?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不太可能,這兩者絕對有聯絡,甚至,那十重棺本來就應該是存在於這裡的,只是後來被人取走了而已。
根據阿炳的說法,那個十重棺曾在唐朝的時候出現過一次,但卻沒有人知道它的來歷,從現在的種種跡象來看,當初那個王爺很可能便是從這裡取走了十重棺,並且將其開啟了。
後來因此引發了一連串的禍事,而楊筠松可能就是受人所託,尋找到了當初趕龍客留下來的一處秘地,將那十重棺又藏了進去,後來又重新的佈置了一番,防止有人再次盜走十重棺。
可能他也沒有想到,在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