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豐尋到了一個外出遊歷的隊伍。他看了下方的木屋號碼,當即與童子告辭,往木屋去了。
小世界中,看到此時的林恆收了玄光鏡,目光掠過一抹沉思之色。
相比一般生靈的因果之力,聖人對因果看的更重。你看幾大聖人,他們一般都不欠別人因果,欠了也想法還,絕不會託太久,其也不願隨意下洪荒,以免與天地胡亂結下因果。說白了,因果就是聖人的一種束縛。不是聖人的修士還好,他們感覺不到那種超脫的境界,所以便是有了因果,也不會有太深的感受,可聖人就不同了,他們已經看到了那種超脫的境界,自然對束縛也更加敏感。
這種感覺,絕對不會有人喜歡。所以,聖人才會那麼規避因果!
只是,聖位本身就是因果,故想要超脫,必定要還清天道因果。林恆不知其他六聖的因果是如何的,他自身的因果不深也不重。但他相信,那六聖的因果絕對遠遠超過自己,尤其是西方二聖。不對,女媧應該是一個例外。
女媧是功德成功,可不要忘了,他造了人族,而人族成了天地主角。這種大氣運、大功德,足以衝破她大部分的天地因果。說不得,她才是眾人中因果最輕的那個。
相比她,林恆應該也不會差太多。一,他的成聖不是鴻蒙紫氣,而是自己修煉。這一點就比聖人強多了。二,林恆也做了許多對天地、天道有益的事情,屢次得到大功德。如此,也可還他成聖因果。
只是,這成聖因果太大了。以林恆看,這就如父母養孩子一般,父母恩,還不完啊!天地對於聖人來說,就是生養他們的父母,若想還恩,不是那般簡單的。這些林恆不是不知道,可感受著那超脫的境界,他依舊有著強烈的追逐之心,相信其他聖人也是一般。
那麼,該用何種方法來還這因果恩情呢?
以前林恆做的,多少有這方面的意思,只是他的心思卻不再這方面,就說他謀求功德吧,更多的是要求增長自己的修為,增加自己的氣運。當然,這兩者與還清天道因果並不矛盾,可心不對就是不對。在他們這個境界,你心不對,便是做的事情是對的,也是差那麼一點的。
從觀察張三丰,聽童子說的話,他突然就醒悟了過來。
當年,自己立行功殿,為的就是行善積德,讓門中人內功、外功齊修,齊進步,以求達到互補增益的效果。沒想到他自己到時先把這點給忘了啊!
“成聖,成聖,沒想到自己成了聖,卻把這些基本的給拋到了腦後。”自嘲一笑,林恆暗自警醒自己。
前面就多次說過,修煉,前面看的是資質、勤奮,後期看的就是本源與悟性了。當然,機緣也不可少。只是到了聖人這等境界,哪裡還有那麼大的機緣,他們更在意的還是一朝頓悟!可是,一朝頓悟又豈是那般簡單?
對道的頓悟,以聖人境界來說,很難。不然,六聖到如今也不會沒怎麼提升修為了。那麼該如何去悟呢?就這麼坐著,自然不行。最好的辦法,還是四處看一看,透過別人的行徑來刺激自己,就如林恆看張三丰,被他們無疑的交談,點醒自己一般。
這是有關修煉的,對聖人來說,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上面的還天地因果,也就是做對天道、對天地有好處的事情。
林恆現在想的,就是該如何去改善天地,讓天道有更好的成長環境。如此,自己做的越多,待天道成熟後,自己還的因果也就越多,越一切因果還清了,說不得天道成熟時,自己也可趁機脫離天地束縛,成為真正的天外聖人。
說白了,不只是下面的修士需要積德行善,修內外功,便是聖人也是如此的。至於更高的境界,林恆不知,可就在現在的境界,他可以很肯定的如此說,而他心中,也在思考著,該如何去做,才是對天道、對天地有益的,才能得到天道功德,補償天道因果恩情?
150 功德事 向修真界看齊
對於聖人這種不死不滅的生物,便是不做什麼大功德,只是去一點點的積累,早晚也會還清天道因果。可是,那種時間的磨練實在太沒有追求了。不說林恆了,就是其他人也絕對不會如此想。
所以,他們琢磨功德事,籌謀功德事。
對聖人而言,最好的功德就是教化天地眾生了。此舉布天道,弘世界之威嚴,不僅還天道因果,亦可增強自身氣運,實為一舉兩得之事。
只是,傳道也不是那般簡單的事情。
你看當今洪荒形式,為何如此亂?就是因為各大教派的原因。如果一個世界中,只有一個大的教派,或這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