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才會心服,其他人,都不具備這個資格。
為了彌隱寺,不虛當仁不讓。
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林恆沒有管,他自決定留在彌隱寺中時,便住進了藏經閣。
每一個門派都有一個藏經閣,用於收藏典籍、秘籍等前人記載書冊,藏經閣是一個門派的底蘊,若說最厲害的,那必定是少林寺藏經閣了。以前,林恆沒有關注過少林寺,也對它不感興趣,只是住進藏經閣後,林恆突然覺得,這個世界的少林也不那麼簡單啊。
這個世界有很多的寺廟,位於人前,可少林其卻隱在了幕後。若說這些寺廟與少林沒有關係,你信嗎?普通人會如此認為,可一些有勢力的高手,絕對不會這麼認為,你想想那絕無神,他就不會如此認為,不然又怎麼會去千方百計的偷盜金鐘罩。
在風雲中,金鐘罩似乎是一門很牛叉的武學,經過絕無神的改造後,更是利害到無窮牛叉。不過事實是,他改造的不滅金身也不是沒有罩門的。這從側面點名,金鐘罩很利害,足以比得上不滅金身,那麼少林其他神功,也必定不比金鐘罩差了。
有如此神功的少林寺卻如此低調,沒有問題才有鬼呢。
至於是什麼問題,林恆就不知道了。也沒什麼興趣探究。他早就發覺,自從修煉自然訣後,他的性子就在不停的變,越來越淡然、無爭,心中唯一保留的興趣大概就是武道了。
這個世界。是可以長生不死、長生不老的世界,近似於仙俠世界,來到如此世界,他不可能不對武功奧義心動的。
藏經閣內,林恆坐在書桌前,隨意的翻著手中經文,慢慢體會著其中的意思。他帶記憶而生,身懷自然神訣,聰慧過人,這經文他只是看一遍就可以記住。理解其中幾分意思,看兩遍就能弄懂大半,看三遍就差不多懂了其中所說道理。
所以,他看書很快,只是在這裡住了幾天。他就看了上百本的佛經。對佛家所言也有了一定了解。只是瞭解的越深,林恆心中也越紛亂。
佛教教義,並不是一家,有很多家,這些經書中說的道理也不是一個,是很多個。如此去理解它們呢?這隻能靠自己來悟,林恆看佛經時間短,理解的雖多,可理解卻是前人的意思,他不曾總結出自己的意思。看的越多,心裡的念頭也就會越雜。
他也曾找不虛討論過,不虛給出的辦法就是重新看,一次次的看。林恆懂得他的意思,也照著做了,只是不知為何,他看的越多,理解的也越多,甚至有些地方不讀自明,讓他自己都覺得可怕,因為他不僅在佛經中看到了佛,還看到了魔。
前面就說過,魔與佛是相對的。若說佛是決定正義,那魔就是絕對邪惡。你對佛瞭解的越深,對魔也就理解的越深。
林恆本就入魔不久,那些東西一直在心中流轉,此時看佛經雖有益於他祛除魔性,可怪就怪在他太過聰明瞭,不僅讀出了佛理,還看到了魔道。
這讓他很是害怕,因為他怕自己再次入魔。他對魔理解的越深,入魔後就越加的可怕,就如邪皇一般。只是魔刀的邪皇,入魔後可以被小桐喚醒,可懂了修羅道的邪皇,小桐無法喚醒。那一次,若不是林恆弄出了個聖念法,恐怕他與小桐、豬皇三人早就死在邪皇刀下了。
這個道理也適用於他,對魔理解的越深,入魔後就越加可怕,也越加難以喚醒。
發現了這一點後,林恆不敢再看佛經,他轉而精修自然訣和聖念法,這是他唯一的救命稻草,自然要抓住,抓緊,省得自己無救。
自然訣是道家的東西,講究自然,一切順自然而行,就如水的流動,有不可阻擋之勢,說來又與佛、魔不同了。仔細研究道家的東西,多是一些中庸之道,在無為而為,不爭而爭。以前修煉此訣,林恆在於借它之力,融入自然,提升精神。可此時修煉、研讀,他卻發現自己錯過了一套寶典。
自然訣的效用自然是驚人的,說這是一套通天寶典也不為過,因為這是合體境界的林恆弄出來的東西,對這普通的世界,仙界的東西能不好嗎?只是,自然訣最好的地方在哪裡呢?不是他的驚人效用,而是那一個個的文字。
要解釋道家的東西,自然要對道家有所理解,林恆讀過道家典籍,也可以理解自然訣的含義,不然也不會一直修煉到今了。只是他以前理解的,多是修煉的奧義,至於文字要體會的那種意思,卻少之又少了。此次,他因讀佛經,通魔道的關係,再看自然訣,卻發現其中有很多東西是自己不曾明悟的,現在看了,心裡就升起一股原來如此的感覺,對他自身更是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