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部分(3 / 4)

修飾字,粗俗的說就是“死人啊,你丫快回來”。重點是這曲子是祭拜“炎帝”規定禮曲,也就是每逢炎帝誕時,都要用這曲子。

後來,此曲也被用到歡迎“帝子”的場合。

所謂的“帝子”就是被認定“五帝”之子,這其實有點假,五帝從來沒有固定的居所;他們分成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對武獸發起了遠征,打到哪裡布種到哪裡。可以說,人族之所以都自稱是五帝血脈,就是緣於這個原因。

但總是有些傢伙要搞事,搞事時總得弄個高大上的身份不是?就有了“帝子”的戲碼出現,慢慢的,帝子這個身份也隨著時間而變質,它已經成為“反叛”的同義詞。而桷氏人在此時奏起“崩人兮歸”,就是把苗人風認定為“帝子”,其背後的意思,不說也是知道的。

苗人風沒有一走了之,倒不是想認下“帝子”的身份,而是在“崩人兮歸”之後,桷人又奏響了“逐鹿鳴條戰歌”。

這首曲子是五帝之一的黃帝成名戰,逐鹿之戰是人族與武獸族的關鍵戰役之一,也是玄地落入人族的關鍵之戰,後來對玄地的征服,都有“逐鹿”為字首,就是源於此。

鳴條之戰是黃帝對武獸族的殲滅戰,此戰也是“武陣”登上戰爭舞臺的第一戰。由大量人族武者組成的武陣,密密麻麻的包圍,切割,橫縱,形成由內及外的大包圍圈。致使當時將近五百萬的武獸,被數量僅三十餘萬的人族殲滅,雙方不眠不休的打了整整十七個日夜,堪稱是持久戰的經典之戰。

逐鹿鳴條戰歌之後是“青天白日滿金戈”,此歌唱的是一場決定東陸歸屬的戰役,它是由白帝、青帝及黑帝,從三個方向佈局形成包圍圈,最終,將統治東陸的“青龍獸皇”一方擊潰,完成了三皇未完成的大業,即是一統東陸,打下人族的根基。

可以說,沒有五帝打下的東陸,就沒有後來十聖的“十方武聖戰天地”;正是在東陸固守修養數百年後,十聖橫空出世,組建武者部落,率領數百上千萬的武者,從玄地出發,各選一個方向,形成十路人族大軍,開始了數百年的遠征,最終將武獸趕到了北陸。

從“崩人兮歸”到“逐鹿鳴條”再到“青天白日滿金戈”,苗人風想掩面而逃,桷族以這三首古歌來歡迎他,不是想把他擺上臺啃死貓,而是讚頌他啊!但這讚頌太尼瑪超規格了,把苗人風抬高到與五帝同檔次的地步,苗人風就算再臉厚,此時也是要羞愧的,他哪有五帝那麼大的功績啊!

第898章 九禮育

“三皇啟人智,五帝鑄人間;十方戰四荒,聖人功無雙。周國立千武,人間萬盛族;裂疆春秋戰,豪傑震八方。天地唯一玄,此後無人傑;唯吾人風出,方令天地變。”

“唯吾人風出,方令天地變。”

轟,密密麻麻的桷人整齊一致的跪地。

“我握了根草,我只是來問一下如何催化星碑成長的,你特麼給我演這出?”苗人風面無表情的站在那裡,心中卻是罵開了。

“三千年方出世的天才”,不是靈武盟搞出來的宣傳詞,這其實就如桷氏人所唱的那樣,“天地唯一玄,此後無人傑”。人傑在這裡是指武聖(半步虛空),這裡就有些歪曲“玄宗百家”,沒有武聖不是因為玄宗的出現,而是天地環境的惡化。

當然,桷氏仇恨玄宗是有道理的,扭曲一下也沒有什麼不對,但最後加上“唯吾人風出,方令天地變”就有些不厚道啦!這是把苗人風推到玄宗百家的對立面,苗人風表示這個鍋,我不背。

三千年前正是秦帝國結束戰國一統玄陸,從裂疆、春秋、戰國存留下來的玄宗百家也只剩下了九家,天地唯一玄也不是在秦朝時提出來的,而是在春秋時期提出來的;不過,那時候,裂疆強者的後代及勢力仍然存在,這口號也沒有什麼約束力,直到秦朝建立後,玄宗才開始發力,最終成為武者的代表。

靈武盟最早也是見不得光的,雖然成損都是隱門、國宗裡最強大的人物,但他們僅代表個人,而不是背後的宗派;主要是對“天地環境”的改造,這些傢伙心裡也沒有底。至於“三千年方出世的天才”,按時間來算,也肯定不是他們這一代人,那就落到了苗人風這一代弟子身上。

苗人風早期是開掛的,開掛的男人牛逼必須沒毛病,因此他成為那一代的首席新秀,也就入了靈武盟的視線中;當然,被選中的不可能只有苗人風一個人,可開掛的只有他啊!因此,苗人風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了李白、孟浩然等靈武盟給的任務,這麼優秀的成績,反倒是讓靈武盟有些相信苗人風就是“三千年方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