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苗人風也沒有違背承諾的意思。
整理好自己以後的重點,苗人風起身伸了個懶腰,然後就看到一個六巢古衛迅速從遠處奔跑(輕功)而來,“大人,有數量約在五千左右的江湖人士朝此處接近,打得旗號是滅苗幫。”
“哈,這群傢伙終於敢出手啦”,苗人風笑道,然後將尉遲叔與玉朵娜娜喚過來,交待了一些事情,其餘的六巢古衛也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計,集合在一起。
滅苗幫成立的時間很高,831年時就已經成立了,幫主就是曾經利用“小空間禁武止境”差點絕殺苗人風的“五嶽劍宗”弟子“官銀嬋”;官銀嬋在花費三百萬大洋布局沒有殺死苗人風后,將幫主之位轉讓給了另一個人,此人叫“春天不開花”,後改為“春不開”。
春不開率領的“滅苗幫”被苗人風一鍋端後,將幫主之位再次轉讓,但苗人風時不時就會來竄個門,使得滅苗幫一直無所作為,幫眾也是小貓小狗兩三隻。832年下半年時,苗人風去了靈陸,銷聲匿跡,有訊息說丫已經退隱江湖,滅苗幫卻並沒有解散,反而趁機壯大起來。
滅苗幫能夠快速發展,一是苗人風的銷聲匿跡,二是苗人風的仇人們不敢剛正面,就投資幫助滅苗幫壯大,也就是幕後黑手非常的多。苗人風從靈陸回來沒多久,就被禁足在西域,雖然他並沒有遵守禁足,仍然在玄地出沒,但也不敢再找滅苗幫的麻煩。
不管是當時還是此時,苗人風都知道自己真要跟隱門剛正面,死的很慘是一定的,搞不好還會被絕殺的;他能安安穩穩的活到現在,一是他懂得進退,二是他是很有用的棋子。因此,苗人風解封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滅苗幫的麻煩。
滅苗幫雖然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小角色,卻仍然不敢跟苗人風剛正面,而且苗人風行蹤不定的特點,滅苗幫之前一直都是被苗人風利用行蹤不定而偷襲的;因此,滅苗幫後來也不再設什麼總舵,分堂,直接以線下打電話聯絡,再在現實中商談重要事情,然後再上線集體活動。
所以,解封后的苗人風沒有找到滅苗幫的總舵,滅苗幫的成員平時也沒有穿制服,苗人風同樣也沒有殺掉一個滅苗幫的幫眾。
苗人風是多忙的一個人啊!哪裡有空跟滅苗幫玩捉迷藏,就放棄了再找。接下來就是一連串的事件、劇情(非主線),苗人風東奔西跑,差不多都把滅苗幫給忘了,沒想到這群傢伙終於雄起了。
密密麻麻的人群並不散亂,而是以各種陣形保持誤差不多的速度朝前移動,正中間移動的是“燕撲雀武陣”。
燕撲雀武陣,秘階武陣,佈陣要求是人數650,丹田圓滿(初段),等級宗師或以上。屬性是提升10%的防禦,這裡的10%是650個武者的防禦總和提升。
如果說布“燕撲省陣”的650個武者合計是100萬內力防禦的話,那就是在100萬的基礎上提升10%;當然,650就算只是初段宗師的武者,防禦也不可能只有100萬的。
效果是減敵防禦10%,意思就是一旦敵人被陣圍住,那會減少10%的防禦。
特效是僵硬、失眼。
效果與特效被玩家稱為“雙效”,雙效有很多時候是重疊的,但效果是被動,特效是主動。因此,敵人一旦被燕撲省陣圍住,會形成10%防禦扣除,只要在陣中就會一直是這樣資料,而特效就是需要操作的,操作意味著鎖定、擊中,若是沒有鎖定並擊中,那就是失效。
防禦包括裝備、護勁、寶物等等,裝備與寶物都是固定防禦,護勁是浮動防禦。比方說甲擁有10點防禦,其中裝備(含寶物)防禦是5點,護勁防禦是5點;那麼,進入陣中後裝備防禦就會被扣掉1,只有9點防禦。
然後就是在打鬥過程中被擊中,防禦扣除就比較隨機,有時扣裝備防禦,有時扣護勁防禦。護勁防禦是護勁武功形成的防禦,理論上講,只要丹田內氣值源源不斷,護勁防禦就會一直存在。
但設定中又有三大命門,要注意的是,不是說擊中命門就一定會讓敵人掛掉的,命門也有命門防禦;命門防禦的資料是根據丹田氣值多少而定。
比如說一個武者有100點內力,他的丹田、氣藏(心臟)、頭顱(含喉)就各有100點內防。如果他的丹田是罡內丹,三大命門就有了100點內防、100點罡氣防禦,以此類推。
而很多玩家打架時都是“全鎖”,人的身體目標比較大,用全鎖的話容易鎖定,而一旦用全鎖的話,攻擊就比較隨機,但永遠不可能出現擊中三大命門的情況;只有用“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