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還有三仙等級的存在?這就是“竅”的後續強化。
小溪容納不了山洪,江河同樣也有其容納上限,只有大海才能夠擁有無邊無際的容納量。
苗人風此時的“竅”也就只有江河的容量,但他手持“日月”,足踏“煞海”,骨顯“煞山”,意目“日月”,心懷“罡天”,喉含“罡潮”,丹旋“雙碑”,七竅全部被動用起來,超過了“竅”所能容納的上限,不受傷才叫奇怪。
雖然受傷,苗人風的收穫卻是很大,“咳咳”,苗人風繼續吐血,臉上笑容卻沒有退去,“術境啊!原來之前成境布出來,是因為竅的原因,所以那個‘靈’才會不屑的說只是凡境,若是當時我領悟到了這個,那傢伙根本就逃不掉。”
凡境營造出一個境的空間,在這個空意內,“境物”會自行運轉擁有特效,白鷹噬氣,貔貅百解,獬豸真目等等;這樣避免了動用到人體七竅,但人在自己的意境中,所能用的也就只是“武功”。
術境則不同,它同樣可以營造出境的空間,但卻能隨著施境者的意願,布出來的境可大可小,最重要的是,它是可以移動的;人體七竅就是境圖,人在哪裡,境就在哪裡,彌補了“凡境”無法移動的缺點。
但這對“竅”的承載要求極高,為什麼象白居易那樣的天才武者,仍然在用“凡境”,不是他們不懂“術境”,而是他們的“竅”承載不起,這就是為什麼三仙強於先天的道理,先天七竅無法承載“術境”。
苗人風之所以只是負傷而沒有“竅碎”,則歸功於“氣核”與“氣碑”,氣核與氣碑的作用很大,其中有“減負”的作用,也就是當擁有“氣核”與“氣碑”時,竅承載“境”時能夠減去一些壓力,這才是苗人風如今只是負重傷,而沒有竅碎人亡的主要原因。
如果把丹田比作“水壩”的話,氣核與氣碑就是壩門,沒有它們的存在,一開閥,丹田內的罡煞之氣就會一下子傾注入七竅中;若是七竅還達不到如此巨大的容量,罡煞之氣就會將“竅”撐爆,而氣核、氣碑卻能夠控制住注入“竅”中的“氣”,讓“竅”不至於爆炸。
換個意思說,有罡煞十個氣核,罡煞雙碑的存在,苗人風已經具備施展“術境”的條件,但就象溪水再湍氣,也不會將人沖走,江河再起浪也極少能掀翻大船一樣,苗人風施展出來的“術境”,想要打敗“三仙”存在著“攻擊”不足的缺陷。
因此,為了幹翻懷素,苗人風就抽調了超過“竅”所能承載的力量,幸虧他的氣核與氣碑擁有“護主”的自我意識,會自動維持“竅”的安全;當然,若是“主人”已經徹底瘋狂,氣核與氣碑又不是真的擁有智慧,最後也會跟主人一起瘋狂而同歸於盡。
第413章 五怨無悔
打跑懷素也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但也讓苗人風知道自己其實是很強的,以後看到三仙老祖們,就不需要象以前那樣總想著逃跑,“鎖定一個三仙老祖真是很艱難的事情,不過,懷素想要鎖定我也是有些困難的。”
苗人風回想著之前的短暫比拼,懷素的“三界十方佛”境配合“四重三塗若”術,重點其實是在地面上的“佛國圖”,那些流淌的光芒就是懷素用來捕捉苗人風的氣機,一旦被捕捉就被鎖定,到時候,十個懷素就會合攻,苗人風不死也殘。
“幸虧我用煞山煞海堵住,再利用意竅的貔貅百解、獬豸真目,找到懷素的罡星雙氣缺口,一舉攻入造成丫丹田翻騰的局面,迫使這老禿驢抽身而走,不過,他最後吐血是被我氣的,還是真的受了點小傷?”
一想到懷素吐血,苗人風又樂了起來,隨後臉又沉了下來,“槽,我的諦聽舍利身沒有發揮作用”,日月麗天山海境,應該配合諦聽舍利身,才算是完整的“術境”;但在之前的交手中,苗人風並沒有感覺到自己的諦聽舍利身發揮了作用。
“不對”,苗人風細細琢磨一下之前的戰鬥,發現自己想錯了,諦聽舍利身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名稱:諦聽舍利身。規格:術。品階:傳承。簡介:拳、掌、指、腿,以身為兵器,以身為招術。能力1:五罡之身,消耗五罡之氣匯入骨竅、手竅、足竅,形成金、木、水、火、土,五種招術,彈指為金,握拳為木,出掌似火,腿沉如土,身如流水。能力2:五煞之身,參照能力1。”
裝備有“套裝”,武功也有“套裝”,術法則有“傳承”。
日月麗天山海經與諦聽舍利身屬於“傳承”體系,這不是胡亂拼湊出來的,諦聽舍利身實際上就是在調控苗人風七竅的承載之力;“術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