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
丹田三段是所有標準的第一道檻,只要沒有完成丹田三段擴增,就算提升到宗師、大宗師,也仍然提不到提拔;但神衣院有八個銀章的例子在,內部也流傳著一個說法,只要立下足夠大的功勞,“大人”會有辦法解決超齡而無三段擴增的問題。
這張餅一畫出來,讓那些沒有上進心的神衣衛頓時煥發出戰鬥力,而苗人風的後天第一人,一步登天,三千年才出世的天才等等光環,都讓那些對武道有追求的武者世家子弟,非常的崇拜,也更希望得到苗人風的指點,從而踏上武道的巔峰。
苗人風並不知道自己的一切成就,才是神衣院如今的凝聚力,也是所有忠誠的源頭。
萬名神衣武衛中,圓滿丹一流佔據3000名,完美丹一流佔據3000名,無暇丹一流佔據4000名;無勢巔峰宗師、大宗師佔據千名銅章中的三分之二,有700多名,餘下的皆是聚勢、成勢巔峰宗師、大宗師。
十名銀章中,方天縱是悟境巔峰先天,原繼序是聚境巔峰先天,羅中貫等人皆是成勢巔峰先天。
整體實力比青城派要差的,青城派不僅有三仙老祖,太上,傳承弟子也有十數人(成勢),真傳近千人,內門萬人,外門數十萬。
真要全面開戰,青城派肯定會先出外門,數十萬總能消耗掉一些強手,何況也不是任由外門去死,高手會隱藏在其中,在敵方高手被消耗的差不多時,再出手,能收到不錯的戰果,所以,原繼序在提出全面戰爭時,也說這需要循序見進。
當武者成為武兵、武衛時,已經不是快意恩仇的江湖武者,而是擁有修煉基礎計程車兵,他們的訓練課程與普通士兵不一樣,普通士兵並不能組成“武陣”,最多就是“軍陣”。
但軍陣在武陣面前是不堪一擊的,就算不列陣,武兵形成的殺傷力,也永遠強大於普兵,一個圓滿三流等級的武兵,殺死10個訓練有加的普通老兵,完全是沒有問題的。
武兵與武兵之間的撕殺,裝備、訓練、武陣等級等等都是重要的環節,而武兵對於指揮官素質的要求會更高;武兵最大的缺陷也在於此,指揮官素質太差,會造成兵敗,武兵在攻擊過程中出現破綻,同樣也會造成兵敗。
不過,武兵戰敗卻很少會形成全面潰敗,武兵本身仍然是武者,個人實力非常強悍,在整個武陣失敗後,仍然可以憑藉個人悍勇逗留在戰場;若是敵陣沒解開武陣,自然可以將籠罩在其中的武兵擊殺,卻也給了本方重整旗鼓的時間,若是敵陣解開武陣,武兵個人悍勇也能拖延住。
雖然不能絕對的說,修煉之人都沒有白痴,但能夠修武的,對武陣的理解自然比普通人要高,神衣武衛有一個很大的優勢,那就是出身;由於皇帝抽調進來的都是“武者世家”的精英子弟,這些擁有家學的武者,從小就接觸了武學,一旦組建成武衛,訓練週期會短很多,配合也更默契。
神衣武衛一共有三個武陣,分別是“刀臺盾涼陣”、“蛟龍風露劍無聲”陣、“三里弓影笙”,這就使得所有武衛都必須配戴刀、盾、劍、弓箭的兵器;武者的負重力自然不用說,但“一丹一心,一武一功”的設定,讓能夠匹配刀、盾、劍、弓的心法,顯得有些困難。
就算有心法,也存在著有人能修煉,有人不能修煉的難度,這也是為什麼國宗那麼強大的原因,他們擁有強大的底蘊,經過多年的培養,隨便拉出一千內門弟子,就能演練出三種武陣。
心法在設定上屬於高逼格,但不是說越好的心法就越能推廣,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心法越好,對修煉者的要求也高,同時需要的修煉資源也更多,這也是高手數量為什麼總是稀少的原因;因此,真正的好心法,是那些能夠符合大部分武者修煉,又能兼顧到更多的武學。
當然,這樣的心法是透過日積月累的沉澱,修改等等,才最終完善成形的,國宗的“基礎心法”,“基礎劍法”之類的,就是這些型別的武學;別因為基礎二字,就小看它們的作用,傳承、絕學之類的心法屬於高階戰力,高階戰力是大招,不可能隨便用,普及型的才是真正的戰鬥力。
說起來,皇帝絕對是神衣院的貢獻最大者,他不僅拉進數千的武者世家精英子弟,還將李氏門閥的“陽宮望月”心法拿了出來,這是李氏門閥當初起家時的心法,李氏武兵就是靠這套心法,擁有七種武陣演變的實力。
在戰場上,每多一種武陣就擁有多一分的勝算,因為陣是需要適應地型的,若是地型不適合於某個武陣,那這個武陣強行布開,就會破綻百出;因此,適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