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來參見風雨的一共有三個人,分別為尼國的迦葉王子、錫國的普桑親王和丹國的宰相賈斯瓦。
那個二十多歲的迦葉王子長得非常粗壯,一副孔武有力的樣子;普桑親王是一個滿面紅光的發福的中年人;賈斯瓦則是一個枯瘦的老頭,面色有些陰沈,顫顫巍巍的樣子,真讓人擔憂下一刻是不是會倒下。
風雨率先爽朗的笑道:“感謝各位能夠前來,如今印月狼子野心,受到了惡魔的侵附,喪失了佛門的慧心,不僅侵佔了各位的故國,更欲圖將惡魔的手掌伸向聖龍,其用心是非常惡毒的。很明顯,惡魔正披著佛門的聖衣,卻妄圖徹底毀滅佛門的淨土,屠戮佛門虔誠的子民,最終建立惡魔的地獄。身為佛的信徒,風雨幸得宗喀活佛的點化,領受佛祖的訓誡,願意同各位一起捍衛我佛的神聖!”
由於這三個國家都是信佛的國度,所以風雨祭起了宗教的旗幟,反正有德高望重的宗喀活佛親自宣佈了自己的前世身份——雖然宗喀只是高唐和喇嘛教的活佛,但是對於周邊佛門也同樣有著很大的影響力,由不得這些傢伙提出疑問。
所以這一番話說得這些傢伙紛紛合掌誦經,不管信與不信,都不得不顯現出虔誠的樣子。
風雨見狀倒是大大的鬆了一口氣。
這是他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披上宗教的外衣,效果如何自己也不敢確信,身為“敬鬼神而遠之”的典型聖龍人,他一點都無法理解人們為什麼在宗教面前變得如此虔誠和盲目,但是身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非常清楚宗教對自己的幫助會有多大。
“恭喜風侯大婚,值此喜宴之際,風侯依然想著天下大計,一心捍衛我佛,實在令人敬嘆!對於風侯西征一事,我們錫國的百姓雖然遠離中原,沒有受到教化,但是個個都是仗義敦厚的,只要風侯能夠讓我們錫國那些尚未得到開化的百姓,相信風侯對錫國是善意的,那麼所謂為朋友兩肋插刀,錫國民眾絕不畏懼那印月人的報復。”
滿臉紅光的普桑親王首先發言,說出了錫國的態度。
“哈哈,那真是多謝普桑親王了!”
風雨表面上大笑著,暗地裡卻冷哼了一聲:仗義敦厚?至少你這個老傢伙就不見得怎麼仗義敦厚!
印月東擴的野心十分強烈,早已經出兵將錫國暗中控制了起來,該國的王公貴族不是被監禁起來,就是像普桑親王那樣依靠以往的人脈,隱藏在民間流亡,錫國的國王也形同傀儡。
所以這次前來不過是希望藉助風雨軍的力量,恢復他在自己國家的統治罷了。
而風雨對於錫國也僅僅是希望利用他們來增加自己出兵的正義性而已,根本就沒有指望錫國能夠對風雨軍的西征,產生什麼實際性的幫助。
因此,這個普桑親王雖然口頭上說得如此好聽,實際上根本都是空話,絕口不提他對於風雨軍的求助,也說不出什麼實在的行動,卻妄想同風雨討價還價,給風雨的第一印象是此人只會耍一些小聰明,而且眼高手低,難以成就大事。
“不知道迦葉王子和賈斯瓦大人有什麼意見嗎?”
風雨應付了一下這個親王之後,把眼光轉到了其他兩個人身上。
那個賈斯瓦也就算了,畢竟丹國和錫國一樣都是小國,雖然比錫國好一點,不過也是名存實亡,處於印月的實際控制之下,應該不會對風雨有什麼大幫助,把他請來也只是想壯大西征的聲勢罷了。
但是迦葉王子則不同,尼國雖然受到了印月勢力的滲透,畢竟王室還掌握著一定的權力,相對於丹國和錫國而言,尼國也比較強大,這個高山之國的騎兵也擁有著相當的戰鬥力——這也是印月遲遲沒有正式吞併的原因。不過最重要的是,透過尼國進入印月是一條很好的路徑,風雨自然不會放過。
此話一出,伴隨而來的卻是一陣沉默,老人和少年彷彿都比拼著彼此的耐心,都是三緘其口。
最終少年終於敵不過老人的城府,按捺不住搶先開了口:“尊敬的風侯大人,小王早在國內就聽說過大人的英名,也非常期盼風侯的雄師勁旅來幫助我們趕走那些強盜,但是目前主政的是家父,對於風雨軍進駐敝國之事頗有顧慮,朝中也有不少……”
少年的率直和靦腆讓風雨大生好感。
剛才那番文謅謅的話顯然是手下人出謀畫策的,不過這個年輕的王子還是表露出自己的態度和境況——雖然主張親近聖龍,但卻受到了朝中親印月派的牽制。
當下風雨朗聲說道:“王子請放心,既然大家是朋友,那麼風雨軍又怎麼會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