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和譚浩強都有一點不以為然——他們倆就是趙恆所說的那種培養體系成長出來的棋手,對於這種體系已經非常習慣,所謂成名要趁早,文學藝術界如此,圍棋也是一樣,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今社會,如果不能早早取得成績,出人頭地,那麼很快便會被無數的後來者淹沒,而要是想早一點出成績,除了儘早的接受職業訓練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嗎?聽趙恆的講述,那位王鵬飛的確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棋手,不管怎麼說,能夠以十三歲的年齡在國內最大的頭銜戰之一的名人戰中以三比零擊敗當時足以稱為一流棋士的對手奪冠的確很牛,但因此就將之認定為最少三十年內唯一出現的天才棋手,說服力未免就弱了些該不是因為那次比賽輸的太慘,趙恆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心裡落下了陰影吧?
“呵,趙老師,王鵬飛的棋譜我也打過一些,實力的確是非常的強,不過要說特別了不起卻也未必,終究圍棋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現代通訊的便利程度也和十幾年前不可同日而語,今天剛剛下完的比賽,也許晚上就已經出現在網際網路上,再怎麼巧妙的構思只要施展過一次,第二次就未必管用的,在這種大環境下,對於各種棋形掌握的熟練程度才是取得勝利更重要的關鍵,所以我覺得,王鵬飛的水平放在現在,未必就強得過訓練有素的衝段少年,當年之所以您會輸給他,一方面是他的實力的確很強,另一方面也和您在明,他在暗,您對他的棋不瞭解,而他對您的棋非常熟悉的緣故。”譚浩強說道。
年輕人不信邪,正所謂初生牛犢不畏虎,對於沒有面對面較量過的人,譚浩強是不會服氣的,他是這樣,孔方的態度也差不太多。
從兩位年輕棋手的表情中趙恆看得出他們的想法是什麼——當年的自已不曾經也有達類似這樣的時期嗎?這是年輕人所應該有的自信,尤其是在從事競技運動的人身上,這更是必不可少的品質,不想當元帥的不是好士兵,不過,想當元帥的就一定是好士兵嗎?
“呵呵,你的想法讓我想起曾經在網上論壇上看過的一次大討論,討論的題目就是‘牛頓和現在的物理系大學生誰更牛’。”趙恆淡然笑道。
“呃,還有這樣的討論?”雖然身為棋手,所受的文化課程方面的教育較少,但孔方和譚浩強也聽說過牛頓被蘋果砸腦袋的故事,知道牛頓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奠基者,至於受到過高等教育的孫浩,對此的瞭解更加深入,故此三個人都對趙恆提到的這個話題非常意外——這真的能算是一個問題嗎?
“,那些認為現在的物理系大學生更牛的人有一個觀點,現在的物理系大學生一定知道牛頓以及牛頓以後眾多物理學家的理論知識,而牛頓肯定不會知道在他以後那些物理學家的理論和發現,所以現在的物理系大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肯定比牛頓更多,也因而比牛頓更牛,呵呵,怎麼樣,和你剛才的觀點是不是很象?”趙恆笑著向譚浩強問道。
“呃”,譚浩強一時為之語塞,他絕不認為現在大街上隨便丟一塊磚頭都能砸著好幾位的大學生會比奠定現代物理學礎基的牛頓更牛,但以知識的掌握量上,現在的大學生超過牛頓又的確在道理上說的通,那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搞不清楚了?呵呵,牛頓的牛不僅在於其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更在於他的創造和發現的能力,萬有引力,力學三大定律,現而今的課本上不過是短短的幾行鉛字,腦子不差,隨便哪個人花個十幾分鍾都能背下來,當然,是不是真正理解並能準確運用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但牛頓發現這些的時候是靠著他個人的領悟和觀察!換言之,牛頓的強在於他在面對未知世界時的探索能力,他能夠發現,創造一個全新的理論體系以描述一個陌生的世界,儘管這個理論體系有一定的侷限性,甚至在某種環境下是錯誤的,但這個理論體系卻是他自已所擁有的,而那些大學生呢?或許可以把牛頓所有的理論文獻倒背如流,甚至比牛頓本人還更熟悉,可是當碰到一個未曾遇到的新問題時呢?我在電視上看到過有人表演可以把一整本字典的字在第幾頁,第幾個背下來,按理說這樣的人應該對文字掌握的最熟練了吧?可事實上,那個人的文化程度只有小學水平,連一篇比較流暢的千字作文都寫不好。中山雅之,公認的定式專家,號稱是圍棋定式方面的權威,但其本人只是一位三流棋手,最好的成績是一次新人王的亞軍,林芳秀,號稱死活題專家,曾經創作過幾十道連超一流棋士也需要花一兩個小時才能解開的超難解死活題,但更被人們所熟知的是‘送分天使’綽號!”
“知道的東西多並不等於實際的能力就強,雖然從理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