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部分(3 / 4)

小說:2014062101 作者:希望之舟

了鍛鍊觸球?”帕爾梅里馬上就明白過來了,“這個場地,是用來鍛鍊球感的球場吧?那麼,沒有圍牆,是怕胡亂開大腳解圍,不利於球感培養吧?”

李彬點了點頭,在心裡也是暗暗驚奇。雖然這個老傢伙是個笨蛋,但是這個小孩確實不錯,他能夠想到很多別人想不到的東西呢。

從看到了小球,布鞋,就立即能夠想到了這個訓練的意圖,而後,馬上就推斷出來球場沒有圍牆的理由,這個小傢伙,相當的動腦子。

帕爾馬的訓練,採取的是巴西式的足球訓練,這也是帕爾馬青訓,和其他地方的青訓最大的不同之處。

巴西模式的小場足球,和歐洲的五人制足球不太一樣。雖然同樣是五人制足球,但是巴西的小場足球,有幾個特點:使用的不是五號比賽用球,而是二號實心小球。使用的不是專業的五人制足球場,而是有著特殊規定的:不許場邊有圍牆的球場。而且,不許穿比賽用鞋,不許剷斷,不許爭頂頭球,甚至還有罰下的規定:因為這樣的訓練,就是為了磨練技術的。

全世界的足球訓練,都是提倡使用小場地,進行小規模的對抗的。就算是在公認青訓比較落後的英格蘭,曼聯的訓練,也是時常進行4v4的訓練的。但是,歐洲球隊的訓練,會使用小場地,但是不會使用小球。尤其是實心球來進行訓練,這種訓練模式,是巴西特有的,也是李彬到了帕爾馬之後引進的東西。

用實心球訓練,練得東西很單一。實心球是為了讓球員無法長傳,球太重起不來,只能踢短傳接配合,不許有圍牆,是為了避免球員們為了一時解圍方便,亂開大腳,沒有圍牆,撿球跑上幾次就能夠讓一個隊伍都罵街了。不許剷斷,不許爭頂,一來是為了避免受傷,二來也是為鍛鍊腳下技術更細膩——不過這也造成了一個問題,就是巴西球員基本上全都不懂的什麼叫做頭球爭頂……

不過也可以想象,長期使用小球進行訓練,因為球更重,無法傳長傳,因為場地周圍都很開闊,不敢於亂踢,什麼都得靠著腳下技術來完成,這樣的足球,是該有多麼磨練技術的,這樣訓練下的球員,觸球的能力,怎麼可能不好?巴西人普遍技術更好,總不是生得好,足球的訓練,是一個很系統的東西,不瞭解的人把球員們的出色,簡單的歸結為這個國家的球員天賦都高,這是對足球運動本身的一個否定。

很多東西都是練出來的,巴西人注重練習觸球的技術,所以他們的球感是世界第一的。而阿根廷人注重練習小範圍配合,所以他們的球員配合能力都很強。法國人看重位置感,出來了一幫後腰,而英格蘭人看重頭球和對抗,他們的後衛,幾乎各個都是頭球出色,身體強壯的壯漢。

足球是練出來的,不是靠運氣等出來的,這一點,李彬早就明白。

雖然別人不知道,但是李彬卻很清楚,在到了21世紀之後,因為過度迷戀鏈式防守,乃至於義大利足球后繼無人。因此,他在進行球隊的青訓營改建的時候,也是沒有再遵循義大利的那一套,而是參考著南美的培訓模式,建立了青訓營,到現在,已經有了些成就。

“這東西真酷。”帕爾梅里踢了兩腳球,但是很快就有了新問題,“但是這樣的東西,雖然有助於幫人提高球感,但是卻對於磨練頭球麼有什麼好處吧。”

“我們磨練頭球技術,不靠比賽。”

李彬說著,在場地旁邊拉過來了一輛手推車,“這個東西,才是我們的訓練裝置。”

手推車就是平時用的裝球的車子,但是車子上,是一個有些笨重的鐵質的機器,而看到了那個東西之後,帕爾梅里也馬上認了出來。雖然說他不怎麼認識,但是他好歹也打過網球,這東西他還是隱隱約約的估計到了使用的方法。

“發球機?”帕爾梅里有些驚訝,“我怎麼不知道,足球還有發球機器?”

“當然有,只不過是比較少見而已。”李彬開口說道,“90年代的時候,就有了。我這一款,是多次改良的。這一款最早是1999年的時候,中國人生產出來的,可以發射高低,遠近不同的球,不過當時因為技術所限,只能夠呈30度角傳中,所以,不太符合訓練的所需,沒有得到什麼重視。到了2002年,做了進一步的改進之後,發射角度更靈活了,才開始能夠有了實際的用途,而就在去年,也就是2004年,因為加入了弧線球發球的模式,這東西更好用了。”

“都是中國人完成的?”

李彬點點頭,“前面的部分是一個機械廠自主研發的,而到了2004年的這一次,是三個學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