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2 / 4)

小說:網遊之金剛不壞 作者:冥王

能夠領悟裡面多少的意思,但至少看多了,多少有些概念,接得上一燈的話。

而且不得不提的一點是,任何的武功都是有著最為基礎的武學理念作為基礎的,就比如說獨孤九劍有著攻敵必救,這想法來自孫子的兵法,北冥神功的海納百川,這來自《秋水》《逍遙遊》莊子思想,又或者《九陰真經》的“天知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來自老子思想。

而李守愚在學了太極拳的時候與張三丰有過交流,知道自己以後應該走得道路,至於再佛家這一條道路上,因為自己的空見老師死得太早了,所以自己根本就沒有來得及與他交流,探討相關的佛家思想,所以說李守愚在這一條道路上幾乎是靠自己的摸索。

如果再這樣的下去,若說李守愚會一直卡在這個位置到是不太可能,畢竟這並不是現實而是遊戲,所謂的遊戲總是有付出就有回報,並且這回報還是實實在在讓人能夠看到的,可是有的時候的成長未必是實力上的提升,而僅僅是資料上的增長而已。

而在《射鵰》《神鵰》中,第一道士可能是已經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王重陽,但是第一僧人明顯就老而彌堅,越活越是強悍的一燈大師,在《神鵰》末期,五絕都死了一半了,他都還活得穩穩當當,跟金輪法王交手n個回合,也沒見他喘幾口氣,就算是打戰的時候,在戰陣中,殺了個來回,也沒有見到他有多麼的辛苦,而比較起武功,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性上,若是讓人挑不出他有什麼毛病啊,幾乎把人類所能做到的極限都做到了。

首先是對瑛姑抱有愧疚,說實話,沒有救瑛姑的兒子這真心不能算是他的錯,且不說這一件事情本身他就是一個受害者,就算是從職業的角度來說,他當時的職業是皇帝而不是醫生,所以所謂的醫者父母心在他身上壓根就套不上去,若是心狠一點,把瑛姑殺了又如何,誰都會為武松殺了潘金蓮感到高興吧,而且比較起潘金蓮,至少潘金蓮是西門慶主動勾引的,老頑童可沒有主動勾引瑛姑啊!

而做了僧人後,面對裘第一百七十六郭靖到來

千仞,也是以佛法慈悲來感化對方,若是沒有一燈大師一直在裘千仞的解說佛法,普渡其心,怕裘千仞最後的下場未必有他的兩個兄妹來得好。而裘千仞最後卻是得到了瑛姑的原諒,安心圓寂,其中一燈大師所消耗的功夫絕對不少。

至於其他的,像是救助郭靖,幫助楊過,守護襄陽,等等的事情,都看得出一燈大師其實是一個相當顧全大局,而且很有良心善意的人,在五絕中,品德上只差七公一籌。(畢竟洪七公做到一生所殺之人,人人其罪當誅,生平未曾錯殺一人,可以算得上是完人了。)

所以,李守愚跟一燈大師討論佛法,還不如說是一燈大師在不斷的給李守愚解說自己對佛法的心得,尤其是在《金剛經》一書上的解說,一燈大師可以說是讓李守愚受益匪淺。

而一燈大師對李守愚也是非常的滿意,首先大理本身就是佛國,基本上只要是坐過大理皇上的絕大多數都出家了,尤其是李守愚還是少林寺出來的,段譽與虛竹怎麼說也都是結拜過,所以大理與少林寺自然多多少少有些聯絡,不敢說有多麼的親密,至少算是有點淵源。

更重要的是,李守愚與一燈大師討論得是佛理而不是武學,一燈大師既是天下少數的絕頂高手,但同時也是一代高僧,若是李守愚與一燈大師討論武學的,一燈大師雖然心胸開闊未必有多少的介意,但是多多少少有些藉機敲詐勒索嫌疑,然而現在,李守愚是與一燈大師討論佛法,那在一燈大師看來李守愚就是那種愛佛之人,又怎麼可能不與李守愚多聊一會。

不過對李守愚來說自己誤打誤撞瞭解了把萬生法與不死印結合,研究出了不死印法,但是不死印法的本質,佛家思想到底是如何來詮釋這不死印法的意義的,自己並不清楚,就好像是人們都知道原子彈很厲害,擁有毀滅世界的威力,但是為什麼會這麼厲害卻解釋不出來。再換一個簡單的比喻,誰都知道1+1=2,但是為什麼1+1=2就解釋不出來了!

李守愚經過了與石之軒的交手,雖然說憑藉著自己的金剛不壞體撐了幾招但李守愚知道,自己就算是再強個十倍,再與石之軒交手,也是被石之軒滅的,因為石之軒已經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與自己的交鋒,已經不是在一個層面上的交戰了。

所以,透過與一燈大師的解說,李守愚倒是更深一步的瞭解了自己身上的不死印法,這也是石之軒留給自己的最好的禮物,也是自己重新崛起的最大本錢。

也許在別人看來,石之軒把李守愚當作是鼎爐,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