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駭浪千重,盡閃霞輝,海天無涯,景更雄奇。
只是片刻工夫,滿空都是金光銀霞,將整個月兒島籠罩在內,宛如一口極大的銀鍾,罩在茫茫黑海萬丈洪濤之上,直達海底。
中心有兩股烈火濃煙,由頂透出,直射天心,而空中的愁雲慘霧被衝開兩個大洞,火柱特高。
遠望過去,兩道火柱的上半截,宛如被無數彩絹裹著的紅燭,奇大無比,用盡目力,也看不出到底有多高。而四邊的雲霧,也被映成千萬層冰紈,料已直射九天高處。
晴朗正眺望間,先前在地底所見的連山大師,羽衣星冠,丰神秀朗,彷彿活過來一般,在一幢銀霞的籠罩之下,懸空立在島上的光鍾以內,手掐靈訣,用劍向那火柱連指。
火勢越來越盛,突然連根拔起,朝空直上。
連山大師將手一揚,發出兩片金光,將那離地而起的火柱底層托住。
緊接著遠遠的一聲雷震,鐘形銀光忽隱,連人帶火柱同時朝空飛起。
一串霹靂之聲響過,便已無蹤。再看月兒島,已整個不見,海上波濤依然和初來時所見一樣。只天心高處略有兩道赤虹,由暗影中破霧衝去,刺空直上,轉眼已高出重霄,幾非目力所及。
晴朗略一沉吟,猜測連山大師早已防到此劫,特意假手後輩來此取寶,觸動禁制,開一穴口。
而連山大師再以留下來的殘念,以極大神通,將這隱伏地底千萬年的烈火毒焰,送往高空中的空間裂痕,連同劫灰一齊化去。法力之高,果真不可思議。
月兒島的地底之火已被化去,從此再無隱患。
可是,深藏在地底洞府的寶藏,也已被晴朗取走。他飛到一個極其隱蔽的海島,設下一個可以掩蓋氣息和寶光的陣法,這才取出那些珍寶,仔細觀看。
連山大師收藏的寶物,以離合五雲圭、龍雀環、清寧扇和璇光尺最為珍貴,稱為‘連山四寶’。
所謂離合五雲圭,是連山大師昔年降妖伏魔的鎮山之寶,以陰陽兩面合成一道圭符。
陽圭藏在元江的江心水眼金船之內,而大師所藏只是陰圭。
靈界的元江,發源於大唐國雲南省西部的巍山縣,主要支流有李仙江、藤條江、盤龍河、普梅河,均有分水嶺相隔,自成獨立水系。
連山大師在筆記中,詳細記載著當年他在崆峒山獲得陰圭的經過,也記載著金船的具體位置。
筆記中還提到,在凝碧崖的山腹內,藏有連山大師昔年封存密藏的一部專供異類旁門中人成道的丹籙,以及一道連山靈符、兩粒靈丹、一封柬帖。
五雲圭是闡教十二金仙之廣成子所煉,當年連山大師偶然獲得陰圭,已苦心煉過,威力無窮。
陽圭雖威力絕大,卻必須將陰圭得到,兩圭合璧,再經仙法重煉一百零八日,才能發生靈效。
據說,陽圭形如一塊黑鐵,長不及尺,約有二指來寬,一指來厚,上面滿布密鱗,腹有古篆,形似穿山甲,腹下卻倒拳著十八隻九爪鉤,刻制極為精細詭異,通體烏黑,並無光華。
而陰圭和陽圭差不多,只是較大,中間有淺凹,彷彿正反兩面的古令符,陽圭正嵌其中,嚴絲合縫,自成一體。
兩圭一旦合璧,就會墨光突收,化為七寸長短的一柄寶圭,寶光雖然作墨綠色,卻奇亮無比,所到之處無堅不摧。
第220章
所謂龍雀環,分為子母兩副,均是一對金連環,刻有朱文古篆。
所謂清寧扇,是連山大師採取三才靈氣而煉成,看上去只是一把銅扇,金霞閃耀,極為厲害。
所謂璇光尺,是一根霞光閃閃的玉尺,可以幻成無數連環光圈,偈語用法彷彿有‘璇功永珍’幾字,與別的寶物不同,功用稍遜於九天元陽尺。
此外,還有金鱗劍、煉剛柔、銷魂鑑、煩惱圈、遁形符、波羅刀、喪門鐧、分光鏡、綠雲仙席、鎖陽鉤等數十件寶物。
所謂煉剛柔,形如一個雞心,有鵝卵大小,顏色鮮紅,表裡透明,只有許多芝麻大小的黑點,通身細孔密佈,軟如棉花,也不知是以什麼東西煉成。
一經使用,便飛出一片脂香,萬縷彩絲。另由那針眼細孔中,射出一種又粘又膩的汁水,顏色清明,香中略帶腥鹹味,敵人的法寶飛劍,除了一種西方太乙純金之精煉成之寶,是它的剋星之外,餘下只要一沾上,立時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墜落地上。
所謂遁形符,是兩面遁形竹簡,可以分合,頗具妙用。
據說,如果被波羅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