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1 / 1)

這天兩方的人也照常上了山,榆林鄉卻來了個意外的客人。留守在鄉委的人正盼著其他人回來呢,就看到個穿著夾克的中年男人走了進來。中年男人見鄉委還有人,客客氣氣地遞給對方一根菸。留守的人搖搖頭,笑著說:&ldo;值班期間不接煙不接酒。&rdo;中年男人微訝:&ldo;你們晚上還安排人值班?&rdo;留守的人說道:&ldo;是的,晚上鄉里的人出了問題也得有人解決,總不好老讓人去敲書記和鄉長的門。&rdo;中年男人點點頭:&ldo;這倒是不錯。&rdo;留守的人問:&ldo;你看著臉生,是來找人的嗎?難道是找關鄉長?&rdo;中年男人說:&ldo;差不多,你們關鄉長在不在?&rdo;留守的人說:&ldo;不在,今兒沒輪到關鄉長當值,所以他上山去了。&rdo;&ldo;上山?&rdo;&ldo;中秋以後我們跟青花鄉那邊往來多了,每隔一天就會約好一起到山上談談話,拿關鄉長的話來說就是山頂空氣好,腦子也清醒。&rdo;中年男人說:&ldo;上山的路是哪條?能給我指個路嗎?&rdo;留守的人說:&ldo;當然沒問題,我帶你過去,天黑了也不怕,那路現在越來越寬,好走得很。&rdo;他邊說邊領著中年男人往外走,走到山腳又想起自己還沒問姓名,&ldo;對了,老哥怎麼稱呼?&rdo;中年男人說:&ldo;我叫方海潮,你叫我一聲老方就行了。&rdo;留守的人沒聽過這名字,聞言馬上改了稱呼:&ldo;方老哥你沿著這路上山就成了,我還得回去守著等他們回來。&rdo;方海潮微微一笑,朝留守的人道謝之後就緩步走上山。方海潮來到懷慶已經一個多月,令人失望的是他並沒有做出太大的動作。他從口袋裡掏出本記錄本,翻開其中一頁在青花鄉和榆林鄉的交界處圈了個圈。記錄本畫著的詳細地圖上已經有大半地方被圈了起來。這一個月來方海潮都是在懷慶省內轉悠,他既登門拜訪懷慶有名氣的&ldo;名流&rdo;,也拜會經驗豐富的老懷慶人,更重要的是走訪像榆林鄉這樣的落後地區。方海潮長著張路人臉,衣著也普普通通,走到哪都不會太受矚目。一個月走下來他臉都曬黑了一層,竟也傳出多少關於他到處跑的傳言,這會兒外界都在說他徒有虛名,以前的赫赫聲名都是靠家裡幫扶的,換了地兒就沒半點能耐。沈其難打趣過他兩句:&ldo;你再不拿出點真本領給他們瞧瞧,他們以後可不會服你。&rdo;方海潮也不在意,說道:&ldo;真本領不是拿來給他們瞧的,辦事之前不瞭解情況,真要出了差錯誰來負責?&rdo;過後照樣是自顧自地走訪。走了那麼多地方,榆林鄉給方海潮的感覺最好。雖然條件不太好,但每個村落都很乾淨,在村口的牆面上都整了個佈告欄,貼的是防疫宣傳畫、防疫工作分工表,顯然把這項任務落實得很好。看來年輕人確實有年輕人的一套方法。方海潮沿著山路往上走,藉著月色瞧見了林間那一塊塊天然綠籬笆的藥田。這些藥草都是依著地形來栽種,藥田邊上那一叢叢野花野草還長得特別茂盛,可以食用的蕨菜、薇菜、山芹也間雜其中,森林的風貌還保持得很好,看得出這半年來的開發並沒有對它造成破壞。到了山頂就是比較耐寒的針葉林,下層也見縫插針地長著小喬木和矮灌木,筆挺的馬尾松長得又高又好,尖針似的葉子隨著夜風簌簌地往下掉,倒也是種不錯的景緻。方海潮穿過鬆林後就瞧見了一座古樸的道觀,比之外頭重修的那些碧瓦高樓大塔,這藏在山林間的老道觀反而還多了幾分&ldo;仙氣&rdo;。道觀門沒關,他在道觀門前站了一會兒,就走進大門穿過前庭進了正殿。正殿立著的塑像沉穆地站在那兒,沒來由地讓人生出一種敬畏。方海潮不信教不信佛,但也對這些老祖宗傳下來的的文化很尊重,在塑像前頓足靜立。這時後方突然傳來陣陣笑聲。方海潮正要沿著聲音來源往裡走,就瞧見個老道人站在過道前靜靜地往那邊看。方海潮走上去打招呼:&ldo;老道長你好。&rdo;老道人記性不錯,一眼就看出他以前沒來過:&ldo;你是?&rdo;方海潮說:&ldo;我叫方海潮,本來想在榆林鄉走走,聽說榆林鄉委的人上這兒來了所以上來看看。&rdo;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