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侯永文關進派出所那間房子裡,怎麼會有機會逃出來的事。
其實這件事賈士貞至今一直感到奇怪,那天夜裡他被帶到派出所,關在那間除了稻草,什麼東西也沒有的屋子裡。直到天亮後,他實在太困、太累,在迷迷糊糊之際,突然覺得門被推開了,卻不見人,爬起來一看,四處找不到人,於是賈士貞大搖大擺地從後門溜走了。賈士貞當然不可能知道這是怎麼回事。而據魯曉亮說,他從韓士銀的日記裡斷斷續續地分析,憑他幾十年公安工作的經驗,並進行了必要的實地偵察,可以確定,當時是韓士銀偷偷地開啟門鎖,並推開門,故意讓賈士貞逃走。從當時現場情況看,也只有韓士銀具備這樣作案的條件。然而,韓士銀當時為什麼要放賈士貞,是害怕市委組織部長被關不好收場,還是為了掩蓋侯永文這樣做將帶來的麻煩,這一切都說明韓士銀已經判斷出賈士貞就是市委組織部長,不過韓士銀已經離開人世,無法知道當時的真相了,這隻能是他的分析而已。
現在已經初步證實,韓士銀雖然做過一些錯事,但是他和喬柏明、侯永文有本質的區別,而且韓士銀和喬柏明之間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明顯,所以喬柏明迫不及待地要把他殺掉。
魯曉亮越喝越興奮,聲音也越來越大,賈士貞終於打斷他的話,玲玲和魯夫人一齊上來制止,魯曉亮已酒至八分,賈士貞也喝了不少,才在夫人們的強行阻止下,結束了酒宴。
第二天早上一上班,賈士貞直接去常書記辦公室,彙報昨天省委組織部會議精神。這次省委組織部要求每個市推薦兩名四十五週歲以下市廳級,三名四十二週歲以下縣處級後備幹部名單。常書記一聽這事,說,後備幹部不知道報過多少次,有的有用了,有的也就不了了之。至於這次為什麼還要召開緊急會議,他也沒問,當然他也知道問這種話也太愚昧了。現在的問題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這五名後備幹部如何產生的問題。常書記叫組織部拿出初步意見,賈士貞說他從昨天會議之後,反覆想了又想,覺得這事要改變過去少數人推薦的辦法。要發動群眾,讓群眾參與,聽聽絕大多數群眾的意見。最後,常友連讓組織部儘快拿出具體方案,召開市委常委會討論。
兩天後,市委召開常委會,市委組織部拿出這次推薦兩名市廳級、三名縣處級後備幹部的實施方案。
過去碰到這樣的情況,對於市廳級兩名後備幹部的推薦辦法,是由組織部門把現有的市廳級幹部對照條件,其中主要又是年齡和職務,這樣排下來符合條件並不多,然後由書記拍板,有時連常委會也不召開,縣處幹部由於人數較多,往往也都是書記直接點名,報上去就完成任務了。
這次組織部的方案是把推薦權交給群眾。市委成立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組織、人事、紀檢、監察、統計部門抽出專人,負責推薦的具體工作,主要是確定推薦人員推薦票的統計等工作。首先推薦人由四部分組成,每個單位領導和中層幹部各佔百分之二十五,機關群眾和下屬企事業職工各佔百分之二十五,所有人員均不得由領導指定,而是採取隨機抽樣的辦法。限定時間將名單報領導小組。最後,召開市直及各縣區大會,當場發推薦票當場填寫,投入票箱,由領導小組集體計票統計,結果在報紙、電視上公佈。最後提交市委常委會確定,正式上報。
這個方案一公佈,引起常委的激烈爭論,首先提出反對意見的是副書記朱化民,他認為這樣一來市委常委會今後什麼事也不要乾了,把幹部工作越搞越複雜。其他常委有的模稜兩可地說了些似是而非的意見,有的乾脆不表態,最後常友連只好將此事暫時放下,下次會議再研究。
會後,賈士貞去見市長邵明。上次常委會上討論那幾個幹部時,邵明的發言看得出還是支援賈士貞的,可這次常委會他一直沒有發言,當時賈士貞的心裡希望邵市長能支援他,特別是朱化民提出反對意見後,如果邵明能夠態度鮮明地站出來支援他,其他常委也許會表示明確態度的。
賈士貞的到來,讓邵市長有幾分意外,親自給賈士貞泡茶。賈士貞在省裡雖然和邵明不熟悉,但是對於邵明這個人,也聽到一些,當時主要是發改委對邵明當市長提出一些看法,認為邵明適合做學問,並不適合統帥一個市的政府工作,做學問和當官是兩回事,賈士貞上任以後也聽到一些群眾反映,認為邵市長魄力不夠,工作方法簡單。賈士貞想想,說明省發改委的群眾對邵市長的看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從而也說明考察一個領導幹部不能只聽少數領導的意見,往往被提拔的人周圍的群眾最瞭解他,最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