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組織部長,我們可以知無不言,大家都平心靜氣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常友連吸兩口煙,臉上微微露出點笑容,接著說:“關於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中央還沒有統一的模式,各地都在探索,有些地方的一些做法受到中央的肯定,甚至被寫入《 幹部任免條例 》中去,比如任前公示。至於幹部的推薦和選拔到底該怎麼進行,尤其是最初的第一道程式。這確實是個大問題。比如我們現在需要兩名副縣長,這兩名副縣長的候選人怎麼產生?由誰來提名?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我想來想去,這個問題是剛才大家爭論的核心,也是我們需要改革的關鍵所在。”常友連停了一會,目光在朱化民和賈士貞身上來回移動著,過了一會又說,“過去的方法是,要麼市委領導提名,要麼市委組織部提名,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有些是縣委向市委提名的,這幾種方法,都是權力產生的,也是少數人的意志。或者說,只要市委書記、市委組織部長看中的人,無論群眾認為好不好,都可能被選用。事實是我們過去都是這樣做的。後來發展到在一定範圍內進行民主推薦。然而推薦的結果是什麼,又起到多少作用,那種民主推薦的結果是保密的,只是極少數人掌握的,這裡面的文章,我不說,你們也都明白。何況那種公推也只是部分幹部選拔的試驗,所以幹部的選拔、任用,還是沿用老辦法。剛才你們兩位所說的公推和考試,都是一大進步,大家的目的很明確,希望我們的幹部人事制度更合理,更加符合民意,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只是目前,我們如何過渡,如何引導大家逐步適應新的形勢。”
朱化民說:“常書記,這些我並不否認,而是今後市委常委就因此沒有研究幹部的職能了嗎?有些崗位急需配備幹部,難道都必須等待那麼多繁瑣的程式嗎?還有像程秘書這樣的領導身邊工作的同志文化考試過不了關,就永遠不能提拔任用了嗎?”
賈士貞說:“朱副書記剛才說的確實都是非常實際的問題。比如以後每調整一個幹部都是否需要考試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我們在制定公開選拔縣處級領導幹部的有關檔案中都做了規定,每個崗位都按照從高分到低分,取前三名進入下一輪。首先是考察和民主測評,如果前三名中有一個人有問題了,比如發現某人經濟上有問題,那這個人就要被取消資格,把文化考試分數第四名提前到第三名。再比如在民主測評中,絕大部分群眾都不擁護,考察中群眾大部分不推薦某個人,這樣的人也要取消,總之要保證最後有前三名候選人。而透過公開答辯,根據各方面綜合評分重新排出名次,把前三名提交市委常委討論,再把常委討論後的候選人交給市委全體委員無記名投票決定,最後向社會公示。而前三名中,本次只能用一人,那麼另兩名就自然進入市委組織部的人才庫,以後用人時,原則上從他們當中選拔。”賈士貞接著說,“至於市委常委是否還有職責來選拔任用幹部,我認為是肯定的,而要看什麼情況,比如同等級別的工作調整,比如調整一些非領導職務。市委常委討論幹部的機會仍然很多,常委的權力仍然很大,不透過常委,任何一個縣處領導都不可能產生的。只是方法問題和時機問題。比如目前,我們正在大張旗鼓地公開選拔縣處領導幹部,卻又同時用老辦法任免一批縣處級幹部,那群眾會怎麼看待市委常委?我們不能言而無信,不能一邊公開選拔,一邊照樣按照過去的老辦法提拔幹部。”
第106節:重重壓力(5)
朱化民說:“那兩個縣區委組織部長怎麼辦?原來的公開選拔方案裡沒有這兩個崗位呀!”
賈士貞看著常書記,像是等待常書記發話。賈士貞心裡非常清楚,常書記和朱副書記都是為了這兩個縣區委組織部長。當然作為市委書記和政工副書記兩人想提拔兩名縣區委組織部長,這實在是區區一件小事,作為市委組織部長,沒有任何理由拒絕執行領導意圖。
常友連想了想,說:“照士貞的意見,等到這次公選的四十八名縣處級領導幹部結束後,再統一考慮。我當時也覺得有道理,可現在的問題是程文武和張敬原,包括莊同高,他們的考試成績都沒有過關,到時候反而不好辦了!”
朱化民說:“我覺得常書記說得有道理,到時候那麼多候選人都是文化考試前三名,弄兩個成績差的,也讓市委幾十個委員去投票,人家會投他們的票嗎?那才是個大笑話呢!”
“賈部長,你說說你的打算吧。”常友連說。
賈士貞微微一笑,說:“是啊!所以我們一定要慎重,不能因為個別同志的問題影響市委的威信,在這次幹部人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