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3)

小說:翦商 作者:隨便看看

!你要糾正前人的過錯,奉行忠孝的原則,脫胎換骨,勤奮不懈,為你的後人作出榜樣。遵循你的祖父文王的教誨,不要像你先父一樣違抗周王的命令。上天是不論親疏的,只輔佐有道德的人。人民的心思也是沒有一定的,只感懷對他們的恩惠。不管做什麼好事,其結果都是安定。不管做什麼壞事,其結果都是*。你一定要以此為戒啊!”蔡仲領了周公的教導後,叩首而去。

分封諸侯

鑑於當時殷人的勢力仍然很大,周公和召公、太公等大臣商議,要在殷人和東夷的舊有領土上,廣建同姓和異姓諸侯,為周王朝樹立起一道道屏障。於是,周公首先把太公封到了商奄故地,建立了齊國;又把召公封到了北部的燕地,因為召公身為太保,需要留在京城處理政務,便讓召公的兒子前去管理;接著把自己的兒子伯禽封到了薄姑,改名曲阜,建立了魯國。

周公和太公關係很好,他們彼此盟誓,說:“世世子孫,不要相害。”並將誓辭收藏於盟府,由太師姜太公掌管。但在如何治國的問題上,周公與姜太公呂望之間卻存在著一定分歧。

太公主張“尊賢上功”,也就是重用有能力的人,鼓勵出政績。而周公則主張“親親上恩”,也就是任人惟親,使大家都知道感恩。

姜太公說:“如果按你的方法治理魯國,魯國的實力會越來越弱。”而周公反駁說:“魯國的實力雖然會越來越弱,但如果按照你的方法治理齊國,將來主宰齊國的一定不是你們呂家人。”

後來的歷史證明了二人的預言。齊國日益強大,最終成為霸主,但到了二十四代上就被大夫田成子取而代之。而魯國也確實越來越弱,最終只能苟延殘喘,不過仍然比齊國多傳了十代,到三十四代時才被滅亡。這也證明了周公的治國方略比姜太公略勝一籌。

為了控制商朝的舊地,周公把自己的弟弟康叔封到了管叔原來的封地——衛國。

因為衛國是殷朝的王畿,所以周公對康叔千叮嚀萬囑咐,形成了《康誥》、《酒誥》和《梓材》三篇文誥。在《酒誥》中,周公囑咐康叔說:“姬封,我們老家的邦君和執事,都知道聽從文王的教導,不沉湎於酒中,所以我們發展到今天,能革除了殷人的天命。我聽說,在過去,殷的先王們敬畏天命,讓臣民有地位,不敢沉湎於酒中,也沒有時間飲酒。但我又聽說,在後來,殷的繼位者,只知沉湎於酒中,放縱自己。其心狠毒,不怕天罰。連平民也酗酒,臭氣熏天,所以上天讓殷朝滅亡。我給你發了那麼多檔案,讓你對酗酒現象一定要嚴懲。如果周人聚眾飲酒,你不要懈怠,都把他們抓起來送到宗周城,我把他們殺掉。而殷人中的小官、工匠如果沉湎於酒中,不用殺他們,暫且先開導他們。”

“三監”之亂平定後,周公考慮要把殷人分而治之,以削弱殷人的勢力。他把殷工匠分給了幾個諸侯國。他封弟康叔姬封於衛,給了康叔殷民七族:陶、施、繁、金奇、樊、飢、終葵氏。封兒子伯禽於魯,給了伯禽殷民六族:條、徐、蕭、索、長勺、尾勺氏,還有大路之車、旗、夏玉、封父弓等,有天子禮樂。

他還決定把殷的讀書人遷到宗周去,因為這些讀書人都是殷民中的精英分子,管住了他們的思想才能管住殷民的思想。洛邑建成後,他把殷的讀書人召集起來,頒佈了《多士》這個文告,說:“你們這些殷朝遺留下來的讀書人,不要擔心!我要擇時把你們遷到西土去。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意思,這是天命,你們不要違抗。我不敢像你們殷人一樣傳位於子,你們不要怨我。寡人只按照德政的要求行事,所以我在你們的都城請求你們跟我走。這不是我的罪過,這是天命。”

營建洛邑

待大局穩定之後,在周公的頭腦中盤桓已久的一個問題便浮出了水面。他想起了武王在世時就十分關注的卜建新都的事。

在滅商之後,武王並沒有被勝利衝昏頭腦。他登高眺望商邑,仍具大邦氣象。為長治久安,武王在回岐周的路上,考察了夏朝故地——伊洛地區,認為這裡靠近嵩山,可以東控商朝故地,西近宗周老家,為“天下之中”,因此盟生了在這裡建立洛邑的想法。

武王對周公說:“為了能把周朝的德政傳遍天下,最根本的還是要把我們西方的根據地建設得更加鞏固。此外,伊洛之間過去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雖然地勢平坦,沒有什麼險阻可守,但這裡是天下之中,形勢很是重要。伊洛一帶就像老天爺給我們蓋好的房子一樣,只要不離這‘天室’太遠,老天爺就會永遠保佑我們。”

周公對武王的觀點十分贊同。在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