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2 / 4)

小說:中國人史綱 作者:猜火車

家庭貧苦,無錢行賄,他們下杖時看起來很輕,面板也不破,但痛徹心腑,只三四十杖,靜脈血管就會寸寸切斷,全部肌肉組織潰散,不久即死,無藥可救。

英國於一百年前的上世紀(十三),即頒佈《大憲章》,保障人權,非經過法院審訊,對人民不得逮捕監禁,而中國卻出現詔獄和廷杖。

六 絕對專制制度的建立

明政府建立之初,仿效韓宋帝國,中央政府設立下表所列的三個機構,作為中樞。由中書省首長,擔任宰相,作為皇帝的助理。中書省內設立六部,負責全國行政。

本世紀(十四)八十年代,朱元璋誣陷宰相胡惟庸謀反後,即下令撤銷中書省編制和宰相職位。擺升六部為一級中樞機構,各部首長(尚書)直接向皇帝負責,皇帝不再設立助手,而直接向各部發號施令,已經夠專制的政府,此後進入更絕對的專制。朱元璋另外成立一個秘書機構,稱為“內閣”,所委派的秘書,稱為“大學士”。大學士冠有某殿某閣字樣,以資分別(殿閣都是宮廷中的建築物)。大學士的職位很低,只正五品,比各部首長(尚書·正二品)要低三級,等於各部最低的助理科員。

中國有史以來在政治上佔重要位置的宰相制度,從此消失。皇帝遂在沒有助手幫手的情形下,單獨處理帝國事務。朱元璋對此一措施沾沾自喜,認為是他最高智慧的結晶,可以永遠保持明政權於不墜。所以他下令說:“後世子孫永不許恢復宰相制度,如果有人如此請求,即以叛逆論罪,凌遲處死。”

然而,問題就發生在皇帝身上,朱元璋來自民間,政權又由他創立,對繁瑣的政務,還可以勉強應付。但他的後裔卻是一群花花大少——而且是一群惡少,生長在深宮之中和女人、宦官之手,面對著千萬種變化莫測的帝國事務,必然手足失措。本世紀(十四)末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親自批閱一百五十件奏章,裁決四百種案件。從前有宰相可以幫助皇帝,如今沒有人能為他分擔,他也不準別人分擔。花花大少皇帝只有依靠內閣,命那些大學士在每一個奏章或案件上,簽註意見,寫出對該事的分析和應如何反應的建議,甚至皇帝頒發命令的草稿,都一併擬好呈上。——當時術語稱為“票擬”和“條旨”。皇帝即根據這些簽註,加以批示。於是,不久之後,大權遂漸漸滑入大學士之手。大學士成為沒有宰相名義的宰相,內閣也成為沒有中書省名義的中書省。

內閣大學士有數人之多,並不是每一位大學士都可簽註意見,必須資格最高,深得皇帝信任的人(往往是華蓋殿大學士,華蓋殿後來改為中極殿),此人即世人所稱的“首相”——首席宰相。但大學士畢竟不同於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單獨推行政令,大學士便無此權。他只能依靠“票擬”一一簽注意見,來竊弄皇帝的權力,只有黑市地位,沒有法定地位。

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學士跟皇帝之間,還有一段距離。對皇帝如何裁決,是不是依照他簽註的意見裁決,甚至會不會作相反的裁決,大學士都不知道,他們也很少有向皇帝當面陳述解釋的機會。事實上,到了後來,皇帝深居宮中,不出來露面,大學士遂數月數年,或數十年,都看不到皇帝的影子。他只有依靠這種脆弱的“票擬”,維持權力。而此票擬,卻要仰仗宦官轉達,並仰仗宦官在皇帝面前作補充說明。皇帝所頒發的命令,也由宦官傳遞,有時用批示,有時用口頭,宦官的權力遂日形膨脹。而皇帝和大學士之間,往往互不認識。皇帝對大學士的印象,全來自宦官的報告。於是,政府大權又從大學士手中滑出,滑到宦官之手。我們可用下表顯示明政府在下世紀(十五)中葉後所呈現的組織形態。必須對此形態瞭解,才能對明王朝瞭解。

宦官,在蒙古帝國時,改稱“太監”。太監本是宦官中的一種官職,後來演變為凡宦官都稱太監。明政府的宦官組織,共有四十個機構(十二監、四司、八局、十六雜房)。司禮太監僅只是四十個機構中十二監之一的“司禮監”的首長,但卻是一個最高職位,可稱之為宦官之王。原因很簡單,他負責伺候皇帝,並擔任皇帝和內閣間的跑腿工作,最接近權力魔杖。大學士簽註的意見,必須司禮太監先看過,才能到達皇帝面前。皇帝批示時,司禮大監有機會隨時參加意見。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司禮太監的關鍵。置。第十一任皇帝朱厚照十五歲即位,正是貪玩的年齡,司禮太監劉瑾,每乘他專心遊戲時,請他批閱奏章,朱厚照就大怒說:“你不會代我批嗎,我用你幹什麼?”劉瑾正是要小傢伙說這句話,然後他的批示即獲得法律根據。於是司禮太監成為皇帝助手,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