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妃。看樣子不像有什麼大事,最多喝了幾口水罷了。這立秋之後河裡的水位就淺了不少,能出人命才怪呢?
李全大前的唱到“皇上架到!”,立馬本來吵個不休的三人全停下來了,而一眾人全跪下來接架。
賢妃心裡氣呀。自家兒媳婦就算自己再不喜歡,也不能讓太子妃作賤。居然把自家兒媳婦推到河裡去,今日可得讓皇上作主了。
寧妃本來沒管事的,也不想出手,可是想想三皇子妃也是自己的親侄女,看著她讓太子妃欺負,到底是血親。自然得出手幫忙。而且如果自己袖手旁觀,在宮外的寧國公府指不定有人該說自己的不是了。
這樣對自己更沒半點好處不說,反而會寒了寧國公府眾人的心,至少現在寧要公府沒有明著改變支援三皇子,自己就還有機會的。
而且寧妃覺得寧國公府的人不是笨蛋,與其支援一個女婿。不如支援一個流著寧國公府血的皇子,至少在血源上講親厚多了。
太子妃眼裡全是不服,自己是太子妃,為何要讓三皇子妃壓著。不管太子受不受寵,至少現在三皇子妃就得向自己行禮。就得待自己客客氣氣的。
沒想到三皇子妃不僅不服氣,還說自己粗魯無知,想想太子妃心裡就冒火了。
皇上掃了眼幾人,冷冷的對趟在軟轎上的三皇子妃道:“今日朕不管你們誰對誰錯,可是今日你們全不顧臉面,在御花園裡鬧事,丟盡皇家的顏面。
朕必然要處罰於你們,你們也別解釋什麼,朕這裡會把此事查個一清二楚,誰也不會冤枉誰的。
朕只是好奇了,你們明明是各家精心培養的小姐,為何卻做出此等落身份的事來。看來你們各府教養女兒,還真是成問題了。”
這話就說重了,這樣不是直接說寧國公府和威遠侯府的女兒,都沒教好嗎?
這樣不是打兩家出嫁女兒的臉嗎?寧妃也跟著不服,自己也是寧國公府出來的好不好,皇上這樣當眾如此說,不是打自己的臉嗎?賢妃看寧妃吃憋,得意的朝寧妃一笑。
皇上這樣處理最公道不過了,兩邊都罰,最後再問事情經過。反而這兒媳婦是寧國公府的人,
自己是一點也不喜歡,待自己這個正經的婆婆也不見得多尊重。活該讓她受受罪,免得日後不懂宮裡的規矩。
太子妃覺得心裡舒服多了,如果皇上真只罰自己,太子妃肯定覺得委屈,明明是自己讓三皇子妃羞辱,結果還罰自己。
現在好了,皇上本查清事情經過,自然知道自己受的委屈,指不定還會怪罪三皇子妃呢?三皇子妃眼裡含著淚,臉上慘白慘白的,明明是自己讓太子妃推下水了,皇上居然把自己也責罰了。這還講不講理呀?
難道就因為自己只是皇子妃,而不是太子妃,所以就可以隨意責罰嗎?越想越委屈,眼淚就掉的越多,終是忍不住抽泣起來。
皇上嫌棄的看著這幾個女人,有自己的兒媳婦也有自己的女人,怎麼就能鬧成這樣呢?
這後宮妃嬪們再不合,也只敢小算計,誰能像太子妃和三皇子妃一樣,居然在御花園打架,想想就窩火。皇上冷眼看著賢妃和寧妃,冷冽的斥責道:“你們兩個是長輩不知道管一管嗎?
不懂勸一勸嗎?賢妃,三皇子妃是你兒媳婦,你都不管教,難不成讓朕去管教嗎?還是你不想認朕指的皇子妃,所以故意不調教她,讓她在御花園裡鬧事?”
賢妃忙驚恐的跪下,一臉委屈,眼淚也跟著掉,可能年紀大了,再也沒有當年的楚楚可憐,反而讓皇上覺得哭的真矯情,誰愛看一個老婦人掉眼淚。
“皇上明查,嬪妾倒是想調教兒媳婦,可是她根本不聽,每日裡來請安也只是面子情。
請過安就走人,也不管嬪妾有沒有話叮囑她。嬪妾自是認下這個兒媳婦了,皇上選的人必定是合適的,可是她不聽嬪妾的,嬪妾這個做婆婆的總不能像教自己兒子一樣教吧!
這樣外人會說嬪妾是惡婆婆,又拿嬪妾不喜三皇子妃做文章,到時嬪妾才是跳進河裡也洗不清呢?
嬪妾真是怨死了,皇上您倒是給嬪妾指條明路得了。”說完越哭越傷心,越哭越難看。皇上對賢妃是倒了胃口了,可是賢妃這話又合情理。
三皇子妃沒想到連婆婆賢妃也會擺自己一道,在皇上跟前告狀,這讓自己日後如何立足。婆婆這是說自己不敬長輩,兒媳婦不敬長輩可是大罪,說出去可不得讓人指指點點的。
而且三皇子必定對自己更加不滿,三皇子更恨賢妃了,這時候不幫自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