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並在其上設立更高階的指揮單位。由於這個指揮單位的指揮官機和僚機會額外加入這原先共計八機的編隊,剛好就讓指揮官可以統率十架戰鬥單位,所以這個更高階的指揮官就被稱為“十翔長”。
由於當時的都市船“亞布里艾爾號”就是亞維人全部的領土,所以戰鬥單位總共也不過一百架到兩百架之間。因此,雖然在數量上有點不正確,不過所有戰鬥單位的總指揮官還是被稱作“百翔長”,底下並分別設立了數名“副百翔長”負責輔佐的任務。
隨著星界軍的規模逐漸擴大,以百翔長來擔任總指揮官也慢慢不符合現實上的需要,後來便出現了“千翔長”這個更上一級的軍階。而到了這個時候,機數與階級的關係就已經不再那麼去刻意強調了。
當帝國創立之後,亞維人也開始同時運用數艘母艦進行作戰,這時就有必要設定母艦群的統帥,於是亞維帝國開始有了“提督”的任命。
之後帝國的領土開始持續擴張,母艦的數量也跟著不斷增加,於是提督開始需要有負責輔佐自己並率領各分艦隊的人,他們就是“準提督”。
同時隨著宇宙戰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星界軍開始認為與其訓練龐大數量的高機動單位,在戰力上可能遠遠不如成立一支以大型艦艇群為骨幹的艦隊。基於這樣的考量,“百翔長”以下的階級從此就變成完全只有階級名稱上的意義,當然也不再擁有率領高機動單位的許可權。
隨著帝國領土繼續擴張,星界軍的規模也跟著持續擴大。
於是複數的艦隊開始成為常備的兵力,這時候就需要比提督還高階的稱呼,於是“大提督”、“元帥”的稱號就跟著出現了。
但是,其他的問題也開始跟著浮現。雖說在宇宙空間內的戰鬥由星界軍擔任就十分足夠,可是為了確定能夠維持各行星的統治權,在地上世界的戰鬥也是必要的,而這就是星界軍鞭長莫及的地方了。
所以亞維帝國開始有了“地上軍”的設定,而原來“元帥”的稱號便改稱為“星界軍元帥”,至於“地上軍”的領導者則稱為“地上軍元帥”,在兩者之上再額外設定一名“帝國元帥”。
然而,兩軍並立的時代卻是很短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