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卻未免太勞師動眾了些。京裡這些人家。哪家沒有聰明人 ?'…3uww'前些日子哀家只召見了幾家人,沒幾天全京城都知道哀家要為清江王選妃了。再下旨去召,有一半是尋藉口說不來的,真真氣死人!”
“太后莫急,總會有合適的人選的。”姜大太太安撫了太后幾句,瞧著她心情好了些,又道,“清江王的婚事難辦,自然有當年羅氏造孽的緣故,只是縣主……外人知道她身份的人不多,應該不難找合適的夫婿吧?當然,太后娘娘與皇上一定捨不得委屈了她,一定會挑個好的。只是不知……皇上的意思,是比照著公主的舊例挑駙馬呢,還是照縣主的舊例挑儀賓?”
這個問題非常關鍵,如果是比照公主的規矩挑,那挑出來的駙馬就只有虛銜,日後在仕途上不能有大作為了,可如果是照縣主的規矩挑,那對方作為區區一個縣主儀賓,就沒那麼多限制。青雲有公主之實,卻無公主之名,她能找到什麼樣的婚配物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問題的答案。
太后答說:“這事兒哀家跟皇上商量過,青兒雖是公主,卻無法公之於眾,皇上的意思是,連封公主都不必了,日後可以加封到郡主的位份上,她的夫婿,還是要選個好的才行,若只是個繡花枕頭,青兒也看不上!”
這意思就是,青雲將來的丈夫,會享有駙馬的好處,卻不受駙馬的壞處所制了?姜大太太心中暗喜,偷偷瞧了女兒那邊一眼,不知她們可曾挑起了青雲對姜家兄弟的興趣,無論是哪一個兒子,都是極出色的,又對青雲的身世知根知底,斷不會委屈了她,只是今天不適宜再提青雲的婚事,姜大太太便轉換話題,打算日後再找機會。
不過她與太后聊了一會兒家常之後,還是提出了一個請求:“太后的侄兒們已經多年不曾向您請過安了,太后可否給他們一個恩典,讓他們能再見一見久別多年的姑姑?”
太后被她說得勾起了親情之念,想起自己的親兄弟、親侄兒如今還在老家呢,只怕是再不會原諒自己了,但他們當年無情在先,也怪不得自己。太后決定要珍視長房的堂親們,便對姜大太太道:“明兒你讓他們進宮來吧,哀家上回見他們時,老大還不滿十歲呢,老二才學會走路,老三剛出生,一眨眼,十幾年就過去了。”
姑嫂倆感嘆了一番時光飛逝、物是人非。姜大太太意猶未盡地帶著兩個女兒出了宮,太后則叫了青雲過去問:“跟姐妹們相處得可好?若是喜歡,就多到姜家去坐坐。自家親戚,不必見外的。”
青雲卻覺得姜家人表現古怪,但不好在太后面前直說,笑著應了,又陪太后住了兩日,便打算回莊園去,等到齊王府設宴時再回來。還有買宅子的事,也該列入日程表了。
PS: (有人發現青雲是個香餑餑了……)
第九章 訓子
青雲在馬車裡歪在柔軟的靠枕上,心裡默默盤算著手上擁有的積蓄。
這幾年京城周邊風調雨順,再加上她調整了莊園裡的作物品種,又復墾了拋荒的田地,出產很不錯,每年都有九千多兩銀子的收入。她在莊園裡用度不大,除去養僕人、護衛、維修房屋園林,以及日常花費外,一年也有六七千的盈餘,三年就是近兩萬兩銀子。這筆錢,她去年曾拿出來又買了十來頃地,就在莊園旁,緊挨著鎮子,都是上等好田,同時又在京城比較繁華的街道上買了幾個鋪面,出租給人,這就花了有九千多出去了。因此眼下她手頭上也就是不到一萬兩的現銀。
眼下已是秋天,過些日子,田租就能交上來了,到了年底,鋪子上的租金也能結清。有了這些銀子,不怕過年沒錢用,她可以放心大膽將大部分現銀都用來買宅子。
不是她誇張,京城裡寸土寸金,越是靠近皇城的所謂高階住宅區,地價越貴。在外城一千兩就能買個三進的小宅院,可在內城,這點錢只夠買一進的院子,還得是有點兒年頭的舊宅。青雲想在儘可能接近皇城的地方買一間小宅子,以作在京城裡活動時落腳用,就不必每次都要進宮去了,日後周龔兩家人回了京城,她要接待朋友也方便,再說,劉謝回京後,總要有個舒服點的地方住。
最好是小一點的宅子,兩進、三進都沒問題,房子可以舊一點,也不一定要有花園,最好是鄰近溫郡王府,這樣將來旁人到溫郡王府找她,兩邊通訊息也方便。這樣的宅子。在內城不同的區域,價格從三千兩到五千兩不等,她希望能儘可能物美價廉一些。
正尋思間,馬車就出了皇城大門,青雲本以為過了守衛那一關後,就可以再次出發了,不料一名隨行的護衛忽然輕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