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小說:驚雷逐鹿 作者:風格1

上下波動,但幅度不大;唯戰亂時期,金銀比價失衡,通貨大幅貶值,黃金一兩甚至一度達到可兌換白銀二十兩以上的比價,而白銀一兩則達到可兌換制錢三千文以上的水平。這兩年天下雖然稍見太平,市面之上,一石上等白米(面)約需銀一兩多(或制錢兩貫),一畝上等良田值白銀六七兩,金銀比價已漸漸向正常水平回落。

即便是這樣,皇朝邊軍一個軍士一個月也照舊是領取總共不到一兩白銀的軍餉銀。即以雷霆鐵騎騎士極其優厚的待遇,一個月不過二十兩白銀而已。碰上通貨貶值,薪資糧餉雖然照數發放,但在實際上卻縮水了很多。待遇優厚的雷霆鐵騎尚且如此,由此亦可以管窺一般平民百姓度日艱難之一斑。

皇朝五大大錢莊聯合簽發出具的二百兩金會票可等值通兌黃金二百兩,現時相當於白銀二千到三千兩之間。雷瑾一下子賞給自己這些隨從每人二百兩金會票,比每人十年薪資糧餉之總和還要多,如果天下太平,完全可以拿這筆錢置三四百畝上等良田,舒舒服服作個不大不小的鄉紳地主了,這麼一筆豐厚的賞賜,任誰都會喜笑顏開,幹勁十足啦!

更妙的是雷瑾根本沒有自己掏腰包,純粹是把左手得來的橫財從右手花出去,拿來犒賞了!

“哈哈,時候不早了,咱們還是啟程趕路吧,錯過了宿處又得露宿野外了!”

“請!”

“請!”

“哈哈!”

迎著西邊斜照過來的太陽光,龐大的騾馬商隊開始緩緩移動向前,逐漸加快速度。

夕陽如火,熱風追隨,眾人衣袍溼粘,口唇焦敝,雖然勞累睏倦,但要趕到前面一站的宿處還得一個多時辰呢,有得趕了!

第四章 長安

出大別山,沿著帝國驛道迤邐而行,北渡淮河、汝河、潁河,直入開封,旋赴鄭州,經滎陽過虎牢,渡洛水,在洛陽休整數日,繼續西行,一過潼關,長安已然在望。

這一路上,因騾馬負重,雷門商隊也不急於趕路,整個隊伍緩緩而行,日行不過六十餘里,每日皆按站而行,逢驛即宿。

路上倒是比較太平,雖然不時有小股盜匪在驛道左近窺探出沒,但都無膽量敢於招惹這三百來人顯得‘看多勢眾’的騾馬商隊。

一路上與張子墨、公孫龍二人相得甚歡的雷三公子雷瑾,常常向見多識廣的張子墨細詢江南各地風物民俗,同時又與公孫龍討教巴蜀的山川險易、城邑鄉里、道路關津諸般地勢形勝的情況,尤其晚間投宿後更是每每叫上一桌酒食點心,拉上雷劉浜等幾個雷霆鐵騎的頭領,和張子墨、公孫龍聚在一處,秉燭夜談。

夜談的話題則談天論地,無所不包,當然主要圍繞天下的山川地理風土人情,江湖武林的名人新秀,幫會門派的勢力分佈,三教九流的趣聞秘辛以及各人在武道修行上的體會領悟等等話題,雷瑾甚至對那些波斯、大食等異域國度的番胡商人很感興趣,對波斯武士的異域刀法也是多有請教研討,若是說到高興處,幾個人還不免手繪筆畫,模擬肖形,詳盡備至。

此時不恥下問,對不知道的事情窮究深詰,打破砂鍋問到底的雷瑾哪裡還有丁點傳聞中的浪蕩做派、頑劣氣息呢,倒象足了好學上進、治學嚴謹的儒生學士,這情形很是讓張子墨、公孫龍疑竇暗生——如果雷三公子真的如傳聞中所說,以往的生活不是經常廝混於煙花繁盛的金陵、揚州、姑蘇、杭州等地的歌臺舞榭,就是每每與閭里少年架鷹縱犬荒嬉遊樂的話,那麼對雷瑾這種頑劣浪蕩的行為,最有可能的一種解釋就是:這位年紀輕輕的雷三公子以往是在行‘韜光養晦’之計!

問題在於,是什麼事情居然逼得身份尊貴的雷瑾要施行‘韜光養晦’之計以保全自身?幼年的雷瑾,無論如何是不會有那麼深的城府心計的!又是什麼人指點他行這韜晦之計呢?

是他的父親雷懋?還是他的母親令狐大夫人或者祖母司徒老太君?

從情理上說,雷瑾的祖母也好,父母雙親也好,都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暗中指點雷三公子韜光養晦!

但不是他們又會是誰呢?

當然更不可能是跟隨雷瑾西行的那幾個貼身侍侯的丫鬟婢女,這幾位貼身丫鬟雖然都聰慧過人,不但識文會算,通曉文墨,而且還都身懷頗為高明的武技(如果兩人法眼無差,沒有看錯的話),但明顯不是深謀遠慮,心機縝密,老於世故之人,不可能有指點雷瑾韜光養晦的眼光和謀略。

看來,遠離了雷門世家的是非中心,脫離了父親的嚴厲管束,以往深自隱忍壓抑的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