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部分(1 / 4)

小說:天賜風流 作者:剷除不公

黃子澄道:“我們的不同在於削藩的具體操作上。”向著齊泰笑了笑,黃子澄道:“二弟,把你的想法講給聖上吧。”

齊泰點頭,道:“臣以為,燕王擁有重兵,且‘素有大志’,是削藩之最重。古人道:擒賊擒王。我們的行動就應該拿燕王開刀,削奪他的藩地,如果他有異舉,便對他刀兵相見。”

朱允文眉頭輕皺,對黃子澄道:“黃卿說說你的想法。”

黃子澄道:“聖上可否讓為臣講個親身經歷的故事?”

朱允文對老師的異常舉動不明所以,但他知道這時候是誰都不敢不認真對待,黃子澄此舉也許自有用意,便點頭同意。

黃子澄道:“臣的家鄉很多人都喜歡吃蛤蟆,有個呆頭呆腦的便也學了人家的樣子,抓了幾隻燉來吃。他把水燒得很開,將捉來的蛤蟆活著放進鍋去,那些個蛤蟆馬上便從鍋裡跳了出去,把那個呆子忙得暈頭轉向,還是不能如願。大家聽了呆子的作法都很好笑,有個人便又來逗他開心,對他道,是你的水燒得太熱了,所以不行,你用冷水就能作熟。那呆子果然聽話,用了冷水來作。說也奇怪,那些個蛤蟆放在冷水裡真的不亂跳了,呆子生火加溫,水慢慢地熱起來,蛤蟆在鍋裡還是待得好好地,一直到水被燒開,蛤蟆作熟都沒有跳出來。呆子把話講出去,大家又都不信,照著呆子講的法子親自做一下,果然就是這樣。”

朱允文與齊泰聽得很好奇,道:“真有此事?”

黃子澄點頭道:“千真萬確。臣今天講了這個故事,便是想說明一個道理,事情用急,反而生亂,如果用得慢功,我們一步一步地進,對方為了貪圖安定,一步一步地退,到了最後我們也許也能達到目的。就是對方到了他的底線要反抗,他的力量已經不是原告那般強大,我們就要容易得多。”

朱允文兩眼發亮,輕輕點頭。

黃子澄受到了朱允文的鼓勵,更是信心百倍,道:“所以臣認為,燕王久有異志,一直秣馬厲兵,很難一下子搞定,如果用強,以他的性格,必定會破釜沉舟,與我們死戰。燕王的心腹不過周、代兩王,臣以為不如先取周王,剪去燕王手足,除去攻燕屏障,到時候我們可以長驅直入,再圖燕不遲。”

齊泰出來反對了,反駁道:“打草必然驚蛇。周王勢小,我們尚且不放過,燕王對自己的處境自然看得清清楚楚,只怕會更加堅定了他反叛的決心。反之,如果我們將燕王一舉平定,其它王爺必定俯道稱臣,再無判心。”望了朱允文一眼,齊泰道:“臣以為擒賊先擒王,我們首戰一定要以燕王為目標。”

黃子澄道:“我們對付燕王該怎麼做?是告訴他自動歸降,還是對他兵臨城下?給他下最後通牒便是打草驚蛇,何況我們已經把他們驚動了;如果兵臨城下,開封是必經之路。我們不動周王,大軍到了北平,周王突然與燕王同心協力,對我們形成前後夾擊怎麼辦?那樣我們會十分被動。”

齊泰道:“如果我們大兵壓境,到了開封自然要將周王控制起來,那容得他興風作浪?何況以周王的力量,如果我們突然行動,不給他準備地時間,他也不會有什麼作為,而且這只是一種可能。以我的考慮,周王只是與燕王一母同胞,血濃於水,走得較近罷了。如果我們真的對燕王動手,周王最終會站在那一邊尚未可知,出於保身之策,他很可能投向聖上的陣營。”

黃子澄輕嘆一聲,道:“周王或許會如此,二弟,難道你忘了……”在齊泰一個眼色示意下,黃子澄將話收住,沒了下文。

朱允文正被他們兩人的精彩辯論搞得左右不定,突然間黃子澄停下不講了,而他分明也看到了齊泰那個奇異地示意,心裡便疑惑起來,沉下臉來道:“朕對你們推心置腹,難道你們還有什麼事瞞著朕不成?”

黃子澄與齊泰雙雙跪倒在朱允文面前,黃子澄便道:“萬歲對臣二人恩同再造,我等縱萬死不足報萬一。只是由於削藩事體太大,我們兩人的分歧也是出於對國家負責地考慮。”

朱允文道:“我又沒有說你們辯論的不對,既然說讓你們暢所欲言,為什麼話到嘴邊卻又吞吞吐吐了?”

黃子澄道:“事到如今我們也就不再避諱什麼了。我與齊大人直所以有了如此分歧,只因為還對一個人的行蹤琢磨不定。”

朱允文驚道:“孟飛龍?!”

齊泰輕輕點頭,道:“我與黃大人和孟飛龍八拜結交,對他了解很深,而他能從江南全身而退,表現出來的大智大勇足以讓人心服,這個人我們不能小視。對孟飛龍行蹤的考慮,也是我與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