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3 / 4)

小說:天賜風流 作者:剷除不公

地趕至在雄縣城下。城內明軍中秋狂歡,酒酣剛剛入睡,絲毫沒有準備,待燕軍緣城而上,殺入城中,方才個個驚起,倉皇就戰。

這次齊泰為耿炳文派來的皆是大明的精兵良將,住守在雄縣的這些明軍又是先鋒兵,只是思想上麻痺,本身的戰鬥力並不弱,加上這時候燕軍初起,實力與大明相差懸殊,並不為天下人看好,這些戰士便是全力死戰,但終因倉皇就戰,有的人槍械刀器都不及操持,難敵士氣高昂的燕兵,城中楊松與其九千明兵全部戰死,隨軍帶來的糧餉軍械也全為燕軍所獲。最讓朱棣感到欣喜的是備于軍中的上好駿馬八千多匹,也一併歸於燕軍,這對燕軍今後的發展關係重大。

朱棣攻城成功,並沒在雄縣擺宴慶賀,他與眾將商議,大家都認為住守在莫州的明將潘忠知道雄縣有事必會傾其全力趕來增援,朱棣也同意這種判斷。他急命張玉率千餘人渡月樣橋,在水中埋伏,並要求其行軍迅速,將時間趕到最快。

諸將中很多人不明白燕王如此安排的用意,朱棣便道:“潘忠即便知道雄縣有事,也不會想到縣城這麼容易就被我攻陷,他急於相救,來得匆忙,準備一定不會很充足,如果我們半路埋伏截擊,必能活捉了他。”

戰事正如朱棣所料,潘忠聽到楊松被攻,果然率軍向雄縣殺來。大軍剛過月樣橋,忽然望見對面遠處燕軍迎面衝來。潘忠正驚愕間,卻見路旁火炮轟鳴,自己手下將士紛紛中彈落馬,而這時候從橋下水中亂躥出埋伏已久的燕軍,舉刀朝毫無思想準備的明軍亂剁,一時間明軍損失嚴重,陣角大亂。

這時候潘忠想將大軍後撤,讓出一塊空閒地帶,穩住陣形後於燕軍決戰,可是月樣橋已被張玉所帶的燕軍佔領,明軍進退失據,掉落橋下溺死計程車卒無數,最後就連潘忠本人也被燕兵生擒活捉。

連番勝利,燕軍士氣高昂,朱棣自己也覺喜出望外,急詢眾將下一步應該怎麼辦。這時候又是張玉最先拿出主意:“我軍新勝氣銳,乘敵立足未穩,應該直趨真定,可一舉擊破!”眾人情緒正高,一起說好。於是大軍馬不停蹄,揮師南下。

行至半路,就遇到耿炳文手下部將張保來降,可見燕軍連戰連捷已經對明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興奮中的朱棣親自接見了張保,受寵若驚的張保告知燕王:“明軍三十萬部隊中已有十三萬先至滹沱河,分據南北兩岸。”

朱棣思考片刻,安撫了張保一番,便讓他迴歸明營,以自己兵敗被俘,乘亂逃出為藉口,回到明軍中作為燕兵進攻時的內應,並讓事成之後必有重賞,張保欣然同意。

對於朱棣的這番安排,諸將都覺不妥。大家認為應該繼續運用己方已經成功的戰術,乘敵不備,忽然襲取,而不應該放回張保,許多人更是對張保的忠心表示了懷疑。

朱棣卻是老謀深算,對眾人講出自己的考慮:“我們連日行動,行跡已經暴露,現在明軍分據滹沱河兩岸,說明他們已經知道我軍正往前進,有所準備。我曾講過,耿炳文用兵謹慎小心,張保回去告訴我軍已經臨近,耿炳文必定會將南岸明軍全部調往北岸,合兵一處與我軍相戰,這樣我們便可以一鼓作氣,全殲南北兩岸十三萬明軍。我軍士氣雖高畢竟兵少,如果按著現在明軍分屯南、北兩岸的部署,即便我們能夠戰勝北岸明軍,疲累喘息之際,一旦南岸明軍全力進攻,我們必敗無疑。”

聽了朱棣這番話,大家一起點頭。朱棣又道:“而且,我軍一旦得勝,便可臨陣嚮明軍耀威,告知其雄縣、莫縣軍隊已經被殲,他們兵將定然氣沮,可一舉滅其威氣,繼而尋機勝之。”

由於前面幾戰,燕王所謀皆成,戰績幾近完美,眾人對他崇拜得如同仙人一樣,這一次也沒有人再提異議。佈置妥當後,燕王又施奇謀,親率武功高強的冷寒等三騎到真定東門,突入明軍運糧部隊,捉了兩個士卒回來。朱棣一問,南營明軍果然已經盡數北移,朱棣這才放心。朱棣又安排了冷寒等人帶著數十輕騎,繞出城西南吶喊衝鋒,連攪明軍兩營。立足示穩的耿炳文聞訊後,趕忙率兵出城,埋伏於外的燕將張玉、馬雲、朱能等人率燕兵衝前奮擊,朱棣親率冷寒等奇兵循城由背後夾擊,明軍大亂,立時便潰不成軍。耿炳文見敗勢已定,連忙向後撤退大軍退至滹沱河東,方才安定下來。耿炳文又整殘兵數萬,重新列陣與燕兵對決。

這時候的燕軍越戰越勇,已經是勢不可擋。大將朱能舉槊高呼,率先衝入明軍陣中,燕兵也高呼狂叫,跟隨主將入陣擊殺。明軍新敗,已無鬥志,又見敵人勇猛,便是各自掉頭逃命。數萬人自相踐踏,死者無算。等到明軍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