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沒有使用阻截的戰術,直接將我軍分為三部。菲菲娥娥華玲帶著十九方面軍和十萬義軍圍殲左軍,小李白和眾兄弟領著二十方面軍和十萬義軍圍殲右軍,我和虞允文帶著二十一、二十二兩個方面軍圍殲中軍。
我軍在圍攻高昌的戰鬥中,因為戰線太長,損失了三萬人。不過這對於全軍來說,這個損失實在太小。加上二十萬義軍不需要留作他用,如今我軍依然有足夠的兵力對敵軍形成圍殲的態勢。
發令之後,三軍齊出,迅速完成了對敵軍的分割包圍。依舊是“緊箍陣”,依舊是優勢兵力,依舊是集中攻擊的特色作戰方式。每五秒十三萬敵軍授首,一分鐘之內,西夏百萬大軍灰飛煙滅。
連續的三場大戰,共計消滅吐蕃、高昌、西夏大軍二百九十七萬,繳獲錢糧無數,大大充實了敦煌的府庫。
大家神采飛揚,都覺得這三場仗打得太痛快了。經過這三仗,吐蕃、高昌和西夏等三個大患必定元氣大傷,以後也不能對我軍形成威脅了。第六野戰軍各自歸位,新增三十萬義軍被編為131方面軍,含391、392、393三個軍團。轄1178到1187十個軍。131方面軍暫編入第一野戰軍,調到前線抗倭。原屬獨立第二十七野戰軍的107軍團,也調到131方面軍。
我想起了歷次作戰,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就是二百人同時攻擊一個隊的戰法。其實這個戰法具體實施的時候,也就是二百人同時攻擊一個人,攻擊了這個人,整個隊也就攻擊到了,不會搞錯。這種殲滅戰法能夠儘快讓我軍在人數上佔據優勢,減少自己損失,擴大對敵殺傷。所以現在的連排建制反而不適應這種作戰了。
而且我軍現在擁有那麼多野戰軍群,名氣上大得很,到時候不但會引起倭寇側目,也會遭到朝廷和梁山嫉恨。在未來的戰爭中,還是應該夾起尾巴做人才對。這也符合我向來的修道心性。
我把我的想法跟大家一說,大家都很贊成。
冬之野忽然笑道:“既然如此,我們就把班的容量擴大,整個全軍也就可以容量擴大了。去掉高階的建制,在低階建制做文章,我們就沒有那麼招風了。”
這個建議讓大家的眉頭都舒展開來,立刻著手進行軍制改革。
最後大家根據“劉邦帶將”和“韓信將兵”兩個技能的特點,決定全軍的新編制辦法:最低的軍事單位為隊,帶20人,相當於原來的班,是基本的作戰單位;隊以上為組,帶十個隊200人,比原來的連大,比原來的營小,是大型戰爭中的基本作戰單位,適合在沒有“韓信將兵”的情況下使用“劉邦帶將”;組以上為班,帶五個組1000人,相當於原來的團;班以上為排,帶三個班3000人,適合使用“韓信將兵”,相當於原來的旅;排以上為連,帶三個排一個班10000人相當於原來的師;連以上為營,帶三個連30000人,相當於原來的軍;營以上為團,帶三個營一個連10萬人,相當於原來的軍團;團以上為旅,帶三個團30萬人,相當於原來的方面軍;旅以上為師,帶三個旅一個團100萬人,相當於原來的野戰軍;師以上為軍,帶四到六個師400…600萬人,相當於原來的野戰軍群。軍以上不再設其他的軍事單位。當然這也只是建制的一般形式,現在的建制基本不動,只是原來的排連營三級編制廢除,新增組這個編制,現在的班以上依舊按照原來團以上的編制,編制降低,番號不變,規模不變,以後看情況再做相應改變。
這種改變其實算不上大手術,大多數就是變一個稱呼而已。在班和隊之間少了兩級建制,有些軍官會有職位的降低。不過全軍在表面上職位都降低了,只要思想工作到位,也就沒有多少問題。
現在番號不變,編制降低,所以原來的幾個野戰軍群,現在該叫做1軍(駐江州、敦煌、杭州)、2軍(後勤軍,駐黃州、金陵)、3軍(水師軍,駐鄂州、潤州)、4軍(駐徽州、揚州、高塘、通州、泉州、溫州、福州、贛州)、5軍(駐潮州、梅州、徽州、廣州、郴州、衡陽、黃州、鄂州)、6軍(駐湖州、蘇州、潤州、金陵、松江、杭州、洪州、廬州)、7軍(駐松江、金陵、孟州)。總指揮以下,也改成軍長等。
32個野戰軍,改成32個師。獨立第二野戰軍成為獨立2師。131個方面軍成為131個旅,獨立第二十七方面軍成為獨立27旅。393個軍團成為393個團,獨立88軍團成為獨立88團。1187個軍成為1187個營,獨立216軍成為獨立216營。“熱血師”稱號不變,但內部稱“熱血六連”。